《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人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致敬。”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陆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为了治病而通过网购信用卡的方式购买抗癌药,这种药在我国被认为“假药”,陆勇不仅给自己买,而且为病友代购,好景不长,后来陆勇因为贩卖“假药”而被抓入监狱,此时却有千名病友签名为他求情,因此有关部门撤诉了。后来的陆勇在事业上有所成,在自己享受优越生活时不忘援疆,帮助当地多人实现就业。陆勇在采访中说,自己并不是要做“针尖对麦芒”的事,自己始终敬畏法律,感恩于时代的变化。而对于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他认可电影表现出来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我唯一要关注的是,考虑这部电影上映后可能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电影对主角的设计,会让对我案件不是很清楚的一些观众造成误解。”因此在电影上映前做一些活动来消除影响,他希望这对电影中的主要群体——白血病患者带来一定的益处。

而在电影中,主角的名字叫做程勇。同时为了更加烘托出电影的主题,在其中穿插了一些人物的小故事,它不仅对主人公的决定产生影响,也展示出了在这种大背景下的人生百态。

程勇是一家保健品店的老板,在最初,照顾程父,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孝子的形象;而另一方面,程勇对前妻的暴力,又让我们觉得这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即使是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的存在,让我们对这个主人公感到了怀疑,难以确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通过故事的进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就是程勇最初的样子,当然,这是后话。

“你想做救世主?”“我不想做什么救世主,我想赚钱。”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影片的最初,为了治疗病重的父亲,抚养年幼的儿子,以及支撑住唯一的收入来源,自己的小店,程勇选择了贩卖“假药”。国内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格列宁”被专利垄断,而印度有着相同药效的“假药”进价却才两千,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程勇选择了成为该药的中国代理商。为寻找市场找上了药友群群主刘思慧,她也是主人公之一,她的命运也并不好,女儿患了白血病,丈夫丢下妻女就跑了,思慧从不曾放弃治疗女儿,为了维持生计而选择去酒吧跳舞。而在最初找上程勇一起贩卖“假药”的吕受益,他本身也是一个白血病患者,被查出白血病是在妻子怀孕五个月的时候,那时候的他只觉得未来灰暗,很是消沉,直到他的儿子出生,在那一刻,他说:“我看到他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我想听他叫我一声爸爸。”这是一位父亲的心愿,代表着满满的爱意,对自己孩子的爱。同时,吕妻也是一个悲剧的角色,怀孕中的她听到丈夫的噩耗,没有人能体会到她内心的绝望,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没有放弃丈夫,没有放弃孩子,顶着常人所不曾尝过的压力与痛苦,苦苦支撑,不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抓住一切机会,甚至为了丈夫,向已是大老板的程勇下跪求助,只为了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我的孩子还太小,他不能没有爸爸!”求助时,考虑更多的,却是孩子,而并非自己。吕受益在接受死前的最后一次治疗清创时,痛苦的呻吟,她脸上依旧是毫无波澜的样子,不是心冷了,而是已经痛到麻木。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