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P.E.T双赢亲子沟通课》第45课: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

今天我们谈谈孩子玩网络游戏的问题。说起来,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在我生命中,我曾经有半年时间几乎是住在网吧,通宵玩游戏,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会儿,宿舍只是我回去洗澡的地方而已。

又或者说,我是一个做很多事情,都很容易上瘾的人。比如看书,一般人看一遍就不看了。而我要么翻两页就不看了,但凡我能看下去的,不管是小说还是教科书,只要我看上瘾了,看十遍八遍算是少的了。反反复复地看,直到看见这本书就想吐,才会不看。这还没完,过一两年,我又会捡起来再次看到吐为止。

是不是感觉很变态?我自己也觉得。可是我控制不住,这样的成瘾有给我带来很多好处,比如一件事我要么不做,一做就是最专业的那一个。可是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困扰,我的生命经常像高速公路开车一样,速度越快视野越窄,只有眼前这个目标,完全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也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所以,这种成瘾其实是一体两面的,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是这样,不要一说网游就是洪水猛兽,在合适的年龄玩网游没有什么不好,偶尔沉迷,也没有什么不好。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上瘾症,我们也有追剧追得茶不思饭不想的时候,我们也有拿着手机不想放下的时候。甚至我们对待孩子,也像上瘾症一样,就是想控制他,就是想让他听话,不管专家说了多少遍要信任孩子,我们就是做不到。明明催孩子快点,催了八百遍都没用,我们还在催。吼孩子的声音一天比一天大,可是还是在吼,这不是上瘾是什么呢?

所以,即使孩子真的沉迷网游,即使已经达到了上瘾症的程度,也并不是说明孩子就有问题,就无可救药了。他只是暂时迷恋某个游戏,暂时没有走出来,需要我们的爱和支持而已。

一般来说,孩子沉迷网游,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网游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网络游戏很刺激,有很多挑战,每一个挑战都不一样,很新鲜,刺激得你不断想去体验新的挑战。而每完成一个挑战,都能得到奖励,撒花换装备,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这一点对那些在家庭和学校缺乏成就感的孩子,尤其具有吸引力。他在学校可能很不起眼,他在网络游戏中可能就是个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学校和家庭与游戏相比,当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要想孩子不去虚拟世界寻找成就感,平时在生活中就得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就感,尤其是孩子小时候,他随便做点什么事,玩个什么玩意儿,都很有成就感。那个时候,我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们有没有阻止孩子去探索?有没有在孩子体验成就感的时候泼冷水?

第二,网游满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

孩子是有与别人连接的需求的,很多孩子回到家是很孤单的,没有小伙伴玩,没有父母陪,又没有兴趣爱好,不玩游戏,你让他干嘛去呢?尤其是初高中学生,如果他同学都玩了,他什么都不懂,你让他如何在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同学搞好关系呢?

孩子玩网游,可以和电脑互动,网游还可以组队,大家一起升级打怪,吐槽现实,那个感情比在现实生活中同学还更好。我至今还很怀念那些和我一起组团玩游戏的伙伴,偶尔我还会回到那个网游中玩,可是因为没有了伙伴,玩两下就没意思了。

所以,不让孩子玩游戏可以,你得陪他,得让他有事情可做啊,得让他的情感有地方寄托啊,不然他能放弃游戏?

有人说,孩子大了,不要我陪了,怎么办?是啊,小孩子你可以用亲子游戏吸引他的注意力,可是大孩子他根本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了怎么办呢?

我有个学员是这样做的,她给孩子班上几个都很喜欢玩游戏的孩子的家长打电话,大家一起决定停掉兴趣班,每个星期六让孩子玩一天,不管玩到什么时候都不管,和孩子沟通,建议这几个孩子一起组队玩网游。还在小区给孩子找伙伴打篮球什么的,慢慢的孩子确实玩游戏,但是玩的时间就规律了,亲子关系也好了很多。

第三,网游满足了孩子宣泄现实中压抑的情绪,完成他在现实无法完成的事件。

越是在家里被限制很多的孩子,越喜欢在游戏中掌控别人。越是在家庭当中被压抑的孩子,越是喜欢暴力的网络游戏。就拿我自己为例,玩游戏,比速度,比技巧,我都比不过别人,唯有杀怪物的时候,没人能干过我。见到暴力的时候那种兴奋,我身上是有那种恨不能毁天灭地的邪恶的能量的。

因为我是在暴力的家庭长大的。玩游戏那半年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趟心灵疗愈的旅程。

我第一次尝试那样痛快淋漓地“杀人”,在网络上骂粗话。队友只要跟不上节奏,我就甩了他。报复与被报复,抛弃与被抛弃,毁灭与被毁灭,所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我在网络中完成了。将未完成事件重新完形,这就是完形心理治疗的治疗方法啊。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网游就是很多孩子逃避现实,自我疗愈的方法。如果父母不能改变对待孩子的方法,不能改变家庭氛围,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比压抑,你还不让他去网络发泄,难道要让他憋死吗?

第四,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是用电视、手机游戏来陪伴孩子的话,孩子会习惯那种声光刺激,静下来就受不了。我见过很多孩子,明明在玩,没看电视,但是电视机必须得开着,没有声音他就受不了。这些孩子就是感官已经被破坏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视宝宝,手机宝宝。

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孩子是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的,他动用全身所有的器官在体验这个世界,用手摸,有舌头舔,用脚丫踩,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体验一个真实的世界,千万千万不要在孩子小时候用电视,用手机来陪伴孩子,否则,长大再想纠正就千难万难了。

有些父母会担心,别的孩子都会玩手机游戏,我的孩子不会,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啊?别的孩子都看电视,我的孩子不看,会不会别人都不和他玩啊?

你看,我们就是生活在自己导演的恐怖片中,既怕孩子不玩,落伍,又怕孩子玩得太多,落伍,孩子到底要怎么样我们才能满意呢?如果我们是这样的父母,真的需要先自我疗愈再去教育孩子。自己都没弄利落,越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孩子被我们搞得越惨。

别说人生真的没有起跑线,也不需要比较,就算真有起跑线,玩个游戏就赢了起跑线了?不可能吧。再说,我们去观察下儿童的玩耍,就会知道了,那些看电视,玩网游的孩子怎么玩的呢?

没有玩具,没有器械,很多孩子根本不会玩。而真正在玩耍中受欢迎的孩子,是那些有创造力的孩子,他们拿几根树枝就可以造船,就可以做枪,就可以过家家。在他们手里,一切都是玩具,都可以创造,这才是真正有品质的玩耍。

所以,我一向认为,孩子九岁之前,是不需要玩网游的。孩子九岁以后,可以适度玩。网游,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孩子是有帮助的;用得不好,就会伤到孩子。要帮助孩子,要从孩子背后的需求入手,从需求上满足孩子。

有些父母说我怎么知道他玩游戏的需求是什么,他没告诉我啊!是啊,孩子是不会主动告诉你的,所以你要沟通,要倾听,要分析。如果这些做了,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那就按兵不动,自己先从家庭环境上进行调整。

比如,从陪伴上入手,多带孩子出去玩,尤其是去大自然中玩,参加一些有挑战的活动。用现实中的桌游来代替网络游戏,很多桌游不光好玩,还能学很多知识。像我自己,一玩现金流游戏就兴奋得彻夜难眠,理财知识蹭蹭蹭地上涨。

比如,从榜样上入手。有很多父母自己一天离不开手机,我见过不少父母,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孩子稍微动一下就吼:专心吃饭!吃饭时间不可以玩玩具!这样的教育简直是太可笑了,母鸡自己不会飞还想教小鸡飞?

比如,从关系上入手,搞好夫妻关系,让孩子回到家就感觉轻松;学习如何做父母,搞好亲子关系,你说什么话,孩子就更愿意听;搞好和自己的关系,成为值得孩子尊重和模仿的人。

这样,慢慢的问题就解决了。最怕的是有些父母,自己什么都不改,光指望孩子改,简单粗暴的直接断掉孩子的游戏。这就相当于,你不给孩子饭吃就算了,还把孩子正在吃的那碗饭给抢了。孩子就算断掉了网游,一定还有更激烈的后果在等着父母。这些年新闻报道的父母扔掉孩子手机,孩子就跟着跳下去的案例大家都有见到。

所以,父母改变一定要走在孩子改变之前,亲子关系一定要走在教育之前,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都要以爱回应。爱,永远是一切的答案。

第45课作业:

这节课我们讲了一个让很多家长都头痛的问题: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1、复习一般孩子玩手机的几个原因

第一,网游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第二,网游满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

第三,网游满足了孩子宣泄现实中压抑的情绪,完成他在现实无法完成的事件。

第四,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是用电视、手机游戏来陪伴孩子的话,孩子会习惯那种声光刺激,静下来就受不了。

2、分享一下你和孩子因为手机斗智斗勇的过程吧。

其实孩子暂时没有沉迷网游中,只是偶尔把手机让她娱乐一下。说好时间就收,有时也会舍不得。

3、学习了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以后哪方面可以做的更好呢?

启发感受:网游,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对孩子是有帮助的;用得不好,就会伤到孩子。要帮助孩子,要从孩子背后的需求入手,从需求上满足孩子。

我们要与孩子沟通,倾听,分析。

从陪伴上入手,多带孩子出去玩,尤其是去大自然中玩,参加一些有挑战的活动。

从榜样上入手。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比如,从关系上入手,搞好夫妻关系,让孩子回到家就感觉轻松;学习如何做父母,搞好亲子关系,你说什么话,孩子就更愿意听;搞好和自己的关系,成为值得孩子尊重和模仿的人。

父母改变一定要走在孩子改变之前,亲子关系一定要走在教育之前,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都要以爱回应。爱,永远是一切的答案。


我觉的我还是要多陪伴倾听孩子,搞好多种关系,以身作则,用爱来陪伴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P.E.T双赢亲子沟通课》第45课: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