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的本质是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执行

职业化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难的一部分。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学习各种制度化管理,即使制度再完美,流程再流畅,一旦人的职业化程度不高,工作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职业化是决定一个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企业的职业化程度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员工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如果这位员工能够接受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自然大幅度提高。

《职业化》这本书就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乐器工厂,废品率高于10%,但是他了解到日本同行的废品率仅为1%。到日本企业考察后发现,日本企业的员工职业化程度高,做事规范有条理,而中国工厂的员工上班时间聊天吃东西干私活,连上厕所都是半个多小时。同样是制定了完美的制度,但是执行的人出了问题,没有职业化的队伍去贯彻执行,所有的制度都会变成无用的废纸。

职业化的程度代表着制度执行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的水平,意味着职业化的前提是专业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很多企业注重的是人治管理,做事情没有规矩,东一棒西一棒,想到什么做什么。标准也没有连贯性,今天一套标准,明天一套标准,对上一套标准,对下一套标准。这些都是专业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绊脚石。我们机场一直在推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标准要求的高和低,也就影响了我们管理水平的高和低。创世界一流的机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标准。特别是我们跟世界接轨,尤其要避免管理中容易出现的规定含糊不清、要求不高、标准不严的弊端。一个大企业的行业业务繁杂,对接统一严格的标准尤为重要。

良好的制度和标准的建立,需要管理者深入一线,非常熟悉业务,并且管理者能亲自参与到制度和标准的制定当中去,在实践管理中不断地检验和优化标准。把制度的制定交由某个部门落实,再把执行交由另外一个部门执行,这中间衔接往往会出现错位,也往往会出现说一套做一套。

当我们建立了合理的标准和流程,也就建立了我们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最终将他们落实的还是人。

《职业化》的作者李宏飞在书中的后记中提出,职业化在本质上就是专业化和标准化。但是我认为,职业化在本质上就是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执行。

我们在管理上做了很多要求,不断地教育培训,最终也需要通过执行来体现。作者回忆她入职的第一家酒店的情景,驻店培训的第一天,他就在员工的布告栏中看到总经理欢迎词和自己的名字。中午到员工餐厅吃饭的时候,每一个部门的主管都主动坐过来和自己部门的新员工一起吃饭谈心,主动介绍部门的情况。当时培训教室还有一面镜子,学员站在镜子前面,培训教师认真地纠正学员每一个动作:坐姿、站姿、微笑和问候……员工的工作标准是一本十几厘米厚的书,每个岗位的每一个动作和流程都有详细的标准,员工一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到哪里了。

再拿麦当劳来说,一位女工应聘到麦当劳做保洁员,她看到麦当劳的玻璃已经非常干净,但是主管还是要求她每天认真的擦一遍。她忍不住问主管,“玻璃这么干净为什么还要擦?”主管回答,“因为这是你的职责,作为保洁员,你要让玻璃比昨天更干净。”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职业化最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制度和履行职责。

我们在值班管理中,检查各岗位员工现场的工作,不断地提出问题、修订标准、提高标准,让员工严格按照标准严格执行工作。这些也就是职业化的内在要求。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求中提出,如果我们真正谦虚下来,沉下心来,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我们的发展势头一定会更强、更快。

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职业化程度决定着我们企业发展的高度,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潘昱

20170619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化的本质是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