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边上”多一点思考

   人生与岁月这两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老成与空泛,反而显得不太实际,又被现在的浮躁时代和虚无主义扣上了所谓的“文艺装逼”的帽子,但细思之下,我仍感这两个词沉甸甸的份量。

   读钱老的散文集,初看书名便觉颇有韵味,《写在人生边上》,如若没记错,还有一本名字是《人生边上的边上》,当时一看觉得趣味横生。最早看钱老的《围城》,便被其中传神的段子和独到又有趣的反讽吸引,对那时社会上典型的知识分子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又带着世俗和虚伪面具的角色刻画简直传神。后又在了解了钱老和杨绛先生的故事与生活趣事后觉得钱老真乃性情之人,是真正的大师人物。所以,看到钱老的散文集时,觉得他也真当的起“写在人生边上”这一名。

   “人生”这个词语,总感觉如若不是颇具份量的睿智老人说出来,便轻了几分,仿佛青少年是没有资格讲“人生”的,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也看起来没什么资格。人生感觉要经历岁月的沉淀和洗礼才足够份量。但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关于思考人生的议题是永无止境的。当今的人们常常开玩笑,说我在思考人生,旁人便会呵呵一笑,这似乎是一句玩笑,听起来也可笑,可是无数人却是抱着嬉笑的态度在认真的说着这句话。而一旁听的人也许也只是假装一笑来掩饰对这一问题的无奈与词穷。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鸡汤文学”,偶尔也有那么些看了觉得挺有道理,虽然稍显矫情但也好像让你感同身受,但更多的是一些从所谓情绪角度出发,给某些感受某些行为找一些看似有道理的借口的“毒鸡汤”。看的多了,慢慢的也开始烦起来那些“岁月静好”型的鸡汤文字。关于人生、亲情、友情、爱情、金钱,那些“鸡汤”、“金句”太多了。被灌着各种“鸡汤”和“思想”的人们,在微信、微博这样的“快餐文化”下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引入自己的思考,就不得而知了。而现代社会缺乏的正是一种思辨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写这些,并非评价别人的人生,事实上人生虽与岁月有关,却也姿态万千,无论是行将朽木的老人,还是风华正茂的女子,还是呀呀学语的孩童,之于他们自身,人生就已开始,他们就有资格去说、去思考。无论你的人生现在怎样,好与不好,有时候它就是主观体验。只是觉得现在的我们也许缺乏像钱老那样对“人生边上”的观察与反思,少了一点过去时候人们的情怀,而并非矫情。

在“人生边上”多一点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人生边上”多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