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张图片

寻一处【老宅】建一座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关于涅槃重生的故事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2张图片

房山黄山店村,一个依山而建,面溪而居的村子。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3张图片

村里有位和善可亲的老奶奶,她已过了耄耋之年期颐之寿,但精神依然,像极了她住的这座老宅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4张图片

这座老宅,比老人还老,就连奶奶也算不清它存在的具体年月,只依稀记得 从自己豆蔻年华到如今的年近古稀,从始至终陪伴她的只有这个老宅,而这当中她的太奶奶、奶奶、婆婆成了人生过客。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5张图片

这是一座晚清老宅,不管是斑驳的老石墙,还是黑色的老木门,老屋时刻折射出光阴的味道。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6张图片

【隐居乡里设计团队】来到黄山店村的时候,村民把他们觉得最好、最新的房子拿出来,然而他们偏偏看上了这个老宅,他们相信只有具有精神的老宅才会百年不衰。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7张图片

老奶奶是房子主人的外婆,在北京应该叫姥姥,老人与老屋的关系十分微妙,它是老人最长情的老朋友,也是老人一生悲喜离欢的见证,这种缘分不可辜负。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8张图片

那就起名【姥姥家】,亲切,自然,不矫情。

走进【姥姥家】设计师听懂了老屋的建筑语言,保留了原有农舍建筑,院落围合的外观肌理和空间关系。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9张图片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0张图片

只对破损漏雨的屋顶进行修复。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1张图片

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2张图片

院内栽种了薄荷和翠竹,无论春夏秋冬摘下新鲜的薄荷,泡一杯清茶,即可消去内心的浮躁与不安。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3张图片

【姥姥家】的房,原本十余间房被改造后只有六间客房,每一间都有大面积的玻璃窗,阳光穿过树叶和古老的窗棂照进屋子,留下一屋的光影。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4张图片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5张图片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6张图片

建筑的温度和魅力来源于它背后的故事

例如「姥姥家」门牌的设计一块铁板,简单的“姥姥家”三个字,用粗麻绳镂空覆盖其设计理念是抽取了姥姥的织布机的概念。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7张图片

每年秋天的时候,幽岚山的颜色开始随着秋霜变动,从树冠伊始,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直到万山红遍。

细微之处,姥姥家是一处有温度的存在。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8张图片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19张图片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20张图片

从小到大,最疼你的是姥姥,最怕你饿着的也是姥姥。来到【姥姥家】,热饭,美餐都是少不了的。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21张图片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22张图片

一个有着五代人集体回忆的家,一份深处都市繁华之中的静谧,一处有温度有味道的地方,【姥姥家】不在梦里,就在这幽岚山下。

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_第2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姥姥家小院』,闭门就是山人,来此丢掉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