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由东鲁南游越州,写了这首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称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面堪称奇绝,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什么七律五绝,在李白这里格律从来都困不住他,想象的野马脱缰驰骋。如果说楚辞之美是古典诗歌的一座高峰,那么李白就是屈原浪漫主义最得意的传承者。“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清清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在诗词的格韵间自由的游走,让后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派”情何以堪。

倘若没有李白,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会提升一档。李商隐不再被叫“小李”,王昌龄可能会成为唐代绝句首席,杜甫可能会成为唐诗第一人。然而李白一出,绝世独立,众诗人无不俯首甘拜。

然而,也许命运是弄人的,也是公平的,它给了李白“诗仙”的才气,便关闭了他济世的龙门。

李白早年有着堪称狂妄的报负,他不屑于科举之路而登科,渴望布衣卿相兼济天下。天宝元年(742年),他写下“过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告别妻子来到长安,可是等待他的只有“写诗卖给帝王家”一场场“华丽的献技”,纵然得杨国忠奉墨、高力士脱靴,可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华丽的袍子,披在身上,心下仍旧是倾世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

在这首诗里,李白从“海客”、“越人”对世外之地“瀛洲”“天姥山”的传说入手,“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仗,对此欲倒东南倾”唤起我们的幻想,跟随诗人进入奇幻的梦境。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飞越镜湖,飞越剡溪,看到了谢灵运走过的地方,继续飞往梦境的深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在千岩万转的道路中,沉醉于山花缤纷之时,天色已经昏暗。突然之间熊咆龙吟、天地惊变,“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诗人通过极力铺陈昏暗幽明的色调和惊天动地的响声,为仙人的出场烘托了十足的神奇色彩。曹雪芹在写到贾宝玉翻阅十二金钗宝册的梦境时,也运用了声、色、光、景的对比烘托,不知是否在李白的诗中获得过这般的灵感?

仙人列队,而诗人梦回。在全篇的最高潮时嘎然止息,把读者拉回现实的世界中来,“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不过黄粱一梦罢了。然而李白的诗句从来都是天地开闔,不会困顿于一时一地的消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倔强倨傲也只有李白才能写出,正如杜甫所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生活的年间,大唐仍处于盛世。他的诗歌的气度是大唐盛大繁荣的所给予的底气;他创作的诗句早已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里,一脉相承;他的一生,不知来处不问归途,彷佛横空出世,谪仙下凡。余光中写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