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半年报警42次 抓的都是自己儿子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合肥市80岁的老人吴本志和老伴半年来报警42次,每次报警的对象都是他们的儿子。

从2月份开始,他大儿子一家人就在老人门口动手动脚,光花圈就送了三次,除此之外还经常砸门、断水、断电、断网,无奈的吴老汉曾带着老伴到旅馆里住。

“他们搞牙签胶水螺丝把锁芯堵死,还把猫眼弄坏。”

“门上和墙上也被喷上三个“奠”字。”

“换了三次门,最后换的防盗门也被弄坏了。”

“儿子一进门就抽烟,叫他不要抽,他就把我推倒在地,用脚踢我,拉扯中老伴也跌倒了。”

从老人的话能看出平时被儿子骚扰的无奈,老人的儿子为什么这样对亲生父母?

因为一套房子

十几年前老人单位照顾退休干部,可以低价购入商品房,老人将大儿子夫妇一起叫去,如果大儿子想要房子可以出钱买下,但是大儿子当时一声不吭,老人就自己出了钱买了这套房。

老人之前曾给两个儿子分别买过一套房子,想着他们反正也不缺房子住,今年老人就将房子卖了,想将房款分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各一份,自己再留一部分养老。

大儿子一直认为那套房子应该属于他,所以就发生了之前的一幕幕。

吴老汉和老伴说起儿子时哭了起来,从小到大对儿子疼爱有加,他们无法想象亲生儿子竟会这样对他们。

老人半年报警42次 抓的都是自己儿子_第1张图片

我们在骂大儿子畜生的时候,不禁要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大儿子的恶劣品性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也许在小时候初现端倪的时候,吴老汉夫妇选择了无视,甚至袒护纵容。

也就是现在常见的“熊孩子”:

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

肆意地打人、骂人

乱拿、乱扔东西

……

熊孩子的家长怎么做的?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

在这种放纵袒护式的溺爱中,父母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去执行孩子的意志,成为孩子的“自我延伸”,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一味顺从,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都允许,即使错了也帮孩子掩盖袒护。

这样的“熊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而“熊孩子”通常也有两句口头禅:

“我就不!”

“我就要!”

这类孩子不懂得理解他人,也没有规则意识,在父母的纵容和满足下变得霸道自私任意妄为。而且不但不会感恩父母,在叛逆期时甚至把父母当敌人,也不会尊重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

老人半年报警42次 抓的都是自己儿子_第2张图片

但这是谁的责任?当然是父母的责任

在最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熊”行为只是体现在一些细微的小事上,很多父母选择无视和放任,让孩子错误的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

当孩子习以为常,开始让人感到不快时,一些父母采取的两种处理方式都是错的,一是不管,二是打骂。

放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粗暴地打骂也只是让孩子受到了惩罚,可能知道自己错了,却不知错在哪里。

想让孩子有教养,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律自己的言行。

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无时无刻在受着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

只要父母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做到换位思考、自律、有礼貌、有修养、遵守社会规范,“熊孩子”很难从这样的家庭里诞生。

老人半年报警42次 抓的都是自己儿子_第3张图片

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斯宾塞说: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所以父母的品行左右着孩子的人生观。父母品行优,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品行劣,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学了一些坏毛病怎么办?

同样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在孩子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不快时,父母先不要急着教育孩子,而是先替孩子向对方道歉,回到家里再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缓冲和思考的时间,也照顾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对比自己的行为和父母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如果父母自身的言行都没有说服力,孩子自然不会甘心成为父母滥用权威的工具。从吴老汉的悲剧就要警戒,如果不想若干年后悔不当初,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培养出一个“熊孩子”。

今日重点

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会直接影响成人后的价值观,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变成“熊孩子”。父母的品行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熊孩子”最好的教育或预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品行规范孩子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人半年报警42次 抓的都是自己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