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一个「无聊」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

有事说事,长话短说,不说废话,达意即止。不管是世间杂事,还是法义探讨,皆应如此。

(法义探讨为什么也说“达意即止”?法义探讨最好也要有主题、边界,如果已经把意思说明白了,就当下的话题而言,应当“即止”了,不然很容易偏题和无限扩大边界)。

若无事则不找事,更不无话找话,最好就是静默念佛。

都是同样的凡人——如果只这样“往来”,会不会觉得真“无聊”啊?

是的,若不是老实念佛人,这样确实是会有一些普通意义上的“觉得无聊”的。

其实要多想一想,“因为无聊而聊”和“不聊而觉得无聊”,乃至要通过“不停地聊”才觉得“我在”,这些的背后,是什么东西在作怪?

南无阿弥陀佛

“无聊”之普通意思,就是“无聊”嘛!然而此处想给它一个新的定义,即:不聊、少聊、没啥好聊——所谓“无聊”。

有什么好聊的呢?既不谈情也不说爱,既不是政客也不是商人。念佛人同靠佛力,不求己又不求人,世事烦恼各有一摊,摆出来看也都是差不多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确实也没啥好聊。

学佛人蒙佛教诲,知“如是因果”,则无论好坏悲喜、贫富贵贱、苦乐得失,不都是“如是、如是”吗。既如此,那就没啥好说的,该着这样或那样——那还有啥好聊的呢。

外面那许多的人情话、面子话、正话反话、玩笑话、显摆话、吹捧话、讨好话、谄媚话、暧昧话、绕着圈子说的话……看起来虽然仅是表面的话多,往底层看一定是另有原因的。什么原因?根本原因还是“我”、“我的存在”、“我要”啊!乐此不疲者必是有所不满、有所欲求,才主动地“要聊”或被动地“不得不聊”。

因为这个“心”安错了地方、心不静定而觉得无聊,才要找人聊天,打发一下百无聊赖的心情或时间。要是“不无聊”,心有所住,哪还有时间聊天、哪还有必要聊闲天哟。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人,安住于念佛,安隐于佛光,大利已得。知道世事和人我皆是虚伪颠倒无常无实,不在“此地秽土”作意,唯欣弥陀净土。如此,对此地的风花雪月、人我是非、比多比少、段子八卦、插科打诨、拉人圈地……便自然“觉得无聊”了。

既“无聊”,那就不聊。宁愿安静、遥远、若有若无的“存在”,而绝不在人情粘腻、来往拉扯、金钱交错纠纷、世事辩聪、“才智”展示显摆……这些虚头八脑的事情上面去费功夫费时间,对那些“无聊”的事情和闲言本能地远之、避之。

既然有“无聊”,对应着就有“有聊”。应当聊些什么呢?莲友、念佛人之间,应当多互相切磋法义,在以净土三经、祖师楷定为基础的大框架内,诸如学习心得的分享、互相督促和鼓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的探讨、交流、分析、寻找答案、冰释疑惑……这些都非常好。如上人教导之“亲近同门、切磋法义”。

南无阿弥陀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是虽然面面相对,我在念佛,你却不念佛。你我之间便隔了10万亿佛土。

世界上最近的距离是什么?是虽然远隔重洋,我在念佛,你也在念佛。“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

若知人我是非之“实无所聊”,而转身安于念佛、乐于学习、沉浸于法喜,乃至随缘随力“巧方便利他”,便已“不无聊”。

若还陷于表面上似乎很热情、热闹的你聊我聊大家聊,所聊之话题多牵扯到人我是非、八卦小资、贪恋人身世事、高帽子你戴我戴大家戴……关于念佛的话题和法义的学习、理解、闻思成长等方面谈的却少而又少,那就确实是“太无聊”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做一个「无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