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9 | 孝治天下

读《论语》9 | 孝治天下_第1张图片
天立小学摄影课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此句可理解为通过悼念死者,追思死亡已久者,这样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

我们试着从“归厚”的角度倒推,可以追溯到“追远”的一些踪迹。

远镜头一,大“家”的进化。从老祖宗的社会到我们的社会,老祖宗的生活演变随着社会进化,从他们的农耕社会到我们的工业社会。农耕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可以看看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可以从这两个生硬的定义出发。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我们的老祖宗运用自身的资源开荒耕田,驯化自然;而我们运用自身开发的资源用工具去进化资源。说得再形象点,老祖宗骑着马去上班,我们开着车去上班。就得饮水思源呐,没有前辈们试探性的一锄头,就掘不开我们的幸福生活,得追思啊!

    远镜头二,小“家”的进化。追寻家谱而上溯,一代一代的前辈就在以上社会的进化中逐一沉淀沉没,在历史的浪潮中,没有那可歌可泣的惊人故事,随着一辈一辈的延伸,渐渐模糊,只有在家谱中看到姓氏的发展阶段性,在一代一代的开枝散叶。就像那海潮,定格它,把速度放慢到极慢,慢到看得清家族发展,才有家族史感。还原到海潮,印记便无从可循,从家族的大家到自己的小家,追思前人,最多事不过三,不过三代,更别说对高祖父、曾祖父等的追思祭祀了,多悲哀啊!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主体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祖先牌位和祭祀祖先的祠堂,还有法定的假日清明节祭拜,持续对家族的长远认识,可以一脉相承,家族精神可以传承。

    所以落到一个“终”上。所以国人对于终,好也罢,不好也罢,都会以盖棺定论。更强调养老送终,临终,这是孝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父母的爱”体现的最后一个环节,自私的基因都会趋于此,行以庄严肃静的追悼,真情缅怀,惜惜相送。古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更有孔子说,如父母离世,真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像父母当时对自己三岁以内这样爱护的有没有?连这个三年怀念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孝字。听到此,汗颜呐!

如此唤醒人们的道德情感,使民德趋于敦厚。必会“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绝不会孤立,必有同类信从,就和住处必有邻居一样。


读《论语》9 | 孝治天下_第2张图片
天立摄影课程·吴广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9 | 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