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审美去旅行

带着审美去旅行_第1张图片

带着审美去旅行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著名学者叶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书已成奢望,旅行也只能趁节假日,忙中偷闲出去游玩几日。每逢节假日,人们或扶老携幼、或携妻负子、或呼朋引伴,做或长或短之旅,匆匆赶往目的地,风卷云残、走马观花般一瞥景观。

忙已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常态,忙也使人们不能沉浸于山水之中彻底释放自己压抑的心情,实属现代人的遗憾。网上曾有段子调侃中国式旅游: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来忘掉。虽是调侃,却从一方面反映出现代人们旅游的一种窘态,本想纵情山水,结果却适得其反。

中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纵横万余里,处处皆是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中华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从万里长城到北京故宫,从苏州园林到杭州西湖,上下五千年,处处皆是赏心悦目的人文景观。面对如此繁盛的自然人文景观,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她们?赏遍三山五岳,览尽五湖四海,最后留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什么?

带着审美去旅行_第2张图片

旅行,除了用双脚丈量天地之外,还要用审美的慧眼欣赏山水之美。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无不赞叹道:“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在徐霞客的眼中不仅势压五岳,更是天下山水之集大成者。之所以有此感叹,乃因徐霞客独具一双审美的慧眼,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欣赏到了每处山水的独特之美,所以在他的眼中泰山有雄伟之美,华山独具险峻之势,衡山烟云飘渺不定……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是否可以将无处安放的那颗浮躁的心寄情于山水之间,将滞后的灵魂安顿于山水之间,用审美的眼光去游览千山万水,投入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这样我们也许真的会领悟到那句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时你会发现大千世界真的妙不可言。

水孕育了华夏文明,也塑造了中华儿女的人格。水是无形的,水是月下洞庭湖那面未曾打磨的铜镜,水是趵突泉喷吐的颗颗圆润的珍珠,水是西子湖中那条苏堤长长的倒影……都江堰的水,是蜀郡太守李冰驯服了的“洪水猛兽”,至今依然福泽于天府之国;钱塘江的大潮,吼叫着滚滚滚而来,头触堤岸掀起千堆雪。看尽千山万水,你心中的山水应该各有自己独特的美。旅行由心境,心境不同,看待同一景物便会赋予自己的观念,这便造成了人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的三重境界。

你看!那拔地而起,巍峨屹立的三山五岳,不就是我中华民族挺拔的脊梁么。你听!那回荡在绵延七百里的太行、王屋山中的劳动号子,不就是华夏儿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的呐喊之声么。“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两千年后的我们追随孔子的脚步,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是否会发千古之幽思,心怀天下,悲悯苍生。山是李太白笔下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山是杜子美胸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是苏东坡眼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便是一座文化圣地,泰山的封禅、嵩山的禅宗、武当的道教,皆让人心驰神往。登临送目,你心中是山又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审美去旅行_第3张图片

万物皆有其美。当你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你是否会想起千年前独卧孤舟落榜的书生张继,此时的钟声便多了一份惆怅;当年你置身于茫茫大漠,凝视着那轮落日,你是否能体会到王维的豁达的情怀,这轮落日便有了他的韵味,多了一份慷慨悲壮。自天而下的黄河之水,可曾是华夏儿女身上流淌着的奔腾咆哮的热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待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着审美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