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心流》便签5——王闻韬

「拆页六」
来自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P130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
很少有人会为了改善体验品质而下这么大功夫,去发明如此错综复杂的调剂方法,但我们都有类似的替代品。每个人都有一套填补生活中的无聊空隙,或在焦虑来袭时保持平衡的特定方法。有些人习惯信笔涂鸦,有些人咀嚼东西或抽烟、梳头发、哼曲子,目的无非是通过有规律的行动,把意识规范得更有秩序。这些活动是种“小型心流”,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日常生活的低潮。活动能带来多大的乐趣,主要还是取决于它的复杂性。自发的小游戏虽能纾解日常生活的无聊,却没有增益体验的作用。为了达到改善体验品质的目的,必须迎接更大的挑战,应用更高层次的技巧。
所有受访者都指出,乐趣会在活动中某个特定点出现──行动的时机跟当事人的能力恰好相当的时刻。以打网球为例,如果双方实力悬殊,就毫无乐趣可言。技术差的一方会觉得焦虑,技术好的一方则觉得无聊。所有其他活动也是一样:演奏技艺娴熟的人,太简单的曲子嫌乏味,过分复杂的曲子却造成挫折感。乐趣仿佛是无聊与焦虑中间的藩篱,在此,挑战与行动能力恰好平衡。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不仅仅适用于人类。我带猎犬“骑兵到空旷的地方散步时,它最爱玩的一种游戏就是小孩都爱玩的抓人游戏。它会用极快的速度绕着我兜圈子跑,舌头伸出口外,眼睛机警地盯着我,向我挑战,要我去抓它。有时我会突然扑过去,运气好的话就能碰到它。有趣的是,如果我觉得疲倦、无精打采,“骑兵”就会缩小圈子,让我比较容易得手;如果我心情、体能状况都好,它也会扩大圈子,这么一来,游戏的难度可谓是保持稳定。“骑兵”对挑战与技巧之间的平衡有种不可思议的判断力,使这种游戏永远能给双方带来最大的乐趣。
「I,重述知识」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这个黄金比例你如何定义,为什么这样定义。
比如,我常说,给员工设定目标,要让他们够得着,什么叫够得着呢,不是走过来伸手就能摸到,也不是助跑后跳起来就能摸到,而是要思考琢磨找到最佳助跑和弹跳状态后才能摸到。那么这个目标才有效,这个目标就是挑战,而技巧就是员工本身具有的技能+增加的一点员工可掌握的新技能。所以,完成挑战所具有的技巧可以超出原有技巧的15%左右。

“挑战与技巧的黄金比例”,我认为是2:1。即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对“技能/技巧”发起挑战,平均每两次挑战、有一次能达到理想水平,就是黄金比例。如果随着挑战成功的比例不断提高、每次挑战都能成功,则应该设定新的理想水平。

比如我初学跑步,挑战的不是跑多少分钟(结果),也不是跑多少公里(结果),而是正确的跑姿(技巧)和呼吸节奏(技巧)[正确的姿势和呼吸频率是有可衡量的标准的]。跑之前我要挑战的是“连续正确次数1000次”(挑战技能而非结果),跑的时候我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肌肉上和呼吸频率上,努力保持正确姿势,心里默默记录连续正确次数,一旦不正确就重新记录/一旦达到100次也重新记录。一段时间以内如果我能连续突破1000次1500次,那我就要重新设置目标为2000-3000次。

理想目标是我现有水平的两倍,我认为刚刚好。


「A2,规划运用」
挑一个生活或工作或培训中的“小型心流”,重新设计目标,让其挑战和技巧的比例给你带来大的心流。注意,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我在准备这个任务时,我先写的是A1任务,请大家回顾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小型心流”,敲完这几个字后,我心里顿时嫌弃了,这个不就是一个小型心流吗,然后开始思考如何能做一个比这个好的,更有价值的,就有了我们这个任务。(嘿嘿,我没写出设计过程哟,亲们写的时候需要有设计过程啦)

我工作时,偶尔会在白纸上画出有规律的线条,或者写几个楷体字,这就是我的小型心流。其中“写得一手好字”对我意义较大,为了把小心流变成大心流,我可以这样做:

1.确定技能:写好每一笔每一划

2.设定标准:以最像字帖为标准

3.评估能力:目前写十个字,有2个合格

4.设定挑战:每行写十个字、有四个字合格视为挑战成功1次,连续成功4次本轮通关!

每轮通关后,挑战条件翻倍。一个技能点通关后就开始挑战下一个技能点(词组、整句……)。

延伸:包括练习普通话、辅导小孩做数学题,也可以设定时间限制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心流》便签5——王闻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