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1.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对比的方面 虚电路服务 数据报服务
思路 可靠通信由网络保证 可靠通信由用户主机保证
连接的建立 必须有 不需要
终点地址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当结点出故障 所有通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都不能工作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能发生变化
分组的顺序 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不一定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由网络或用户主机负责 由用户主机负责
  1.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ARP:地址解析协议(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IP:网际协议(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 分类的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32位)
    IP地址 ::={<网络号>,<主机号>}
类别 字段 网络号指派范围
A类地址 8位网络号(0开头),24位主机号 1-126
B类地址 16位网络号(10开头),16位主机号 128.1-191.255
C类地址 24位网络号(110开头),8位主机号 192.0.1-223.255.255

网络号字段为全0的IP地址是个保留地址,意思是“本网络”。
网络号127(01111111)保留为本地环回地址,不是网络地址
全0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地址是“本主机”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
全1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 IP地址和硬件地址
    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及以上各层使用的逻辑地址。
    MAC帧在传送时使用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是硬件地址;网络层IP数据报的首部是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在每台安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里都有一个ARP缓存表,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当主机A向本局域网某主机B发送数据为例。当发送IP数据报时,主机A先在自己的ARP缓存表中寻找是否有B的IP地址。如有,就查出B的硬件地址,再把硬件地址写入MAC帧里面发送就可以了;如没有找到相对应的IP地址,主机A就会在本局域网上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本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上运行的ARP进程都收到此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并不响应ARP请求分组,只有主机B收下这个ARP请求分组,同时在这个ARP响应分组中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这样,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它就可以向主机B发送信息了。同时它还更新了自己的ARP缓存表,下次再向主机B发送信息时,直接从ARP缓存表里查找就可以了。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设置生存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就会被删除,这样可以大大减少ARP缓存表的长度,加快查询速度。
  • IP数据报的格式
    网络层_第1张图片
    IP数据报的格式
    (1)版本号(4位):IP协议的版本
    (2)首部长度(4位):首部长度字段所表示数的单位是32位字(4字节)。IP首部的固定长度是20字节,所以首部长度字段最小值是5(0101),而最大值是15(1111),IP首部最大长度是60字节。
    (3)区分服务(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一般情况下不使用。
    (4)总长度(16位):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
    IP数据报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时,总长度不能超过数据链路层规定的最大传送单元MTU值。过长的数据报要进行分片处理。
    (5)标识(16位):计数器赋值(但不是序号),标识字段会被赋值给分片后的标识字段,保证正确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6)标志(3位):前两位有用。
    最低位记为MF。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是最后一个。
    中间位记为DF,意思是不能分片。DF=0允许分片。
    (7)片偏移(13位):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8)生存时间(8位):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
    (9)协议(8位):指出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
    (10)首部检验和(16位):只检验数据包的首部,但不包括数据部分
    (11)源地址、目的地址(32位)
  •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在路由表中,每一条路由主要的是两个信息:(目的地址,下一跳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
    (1) 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 若网络N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则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D。否则是间接交付,运行(3)。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运行(4)。
    (4) 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运行(5)。
    (5) 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运行(6)。
    (6) 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1. 划分子网
  • 划分子网的方法是从网络号的主机号借用若干位作为子网号。于是两级IP地址在本单位内部就变成了三级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
    IP地址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 子网掩码
    互联网规定:所有网络都必须使用子网掩码。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那么使用默认子网掩码。默认子网掩码中1的位置和IP地址网络号字段相对应。
类别 默认子网掩码
A类地址 255.0.0.0
B类地址 255.255.0.0
C类地址 255.255.255.0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划分子网增加了灵活性,但却减少了能够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总数。

  1. 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1)内部网关协议(IGP)
    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交换协议。
  • RIP协议的特点
    (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现在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刚开始工作时,路由表是空的。每个路由器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是找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距离向量算法)
  • 距离向量算法
    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来的RIP报文,进行以下步骤:
    (1)对地址为X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RIP报文,先修改报文所有项目。
目的网络N 距离d 下一跳路由器X
不变 +1 X

(2)对修改过的RIP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以下步骤: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没有目的网络N,将该行添加到路由表中。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有目的网络N,且下一跳地址也为X,则更新路由表。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有目的网络N,下一跳不是X,但收到的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更新路由表。
(3)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路由器记为不可达路由器。(距离设为16)
(4)返回
(2)外部网关协议(EGP)
外部网关协议是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协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