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是学理工科的,都说学理工的逻辑思维比较强,我也认为是这样,但我并不清楚逻辑学到底是什么。这周看完了《简单的逻辑学》后,才对每天都在实际中运用的逻辑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起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框架。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问,是人类生活中行动与思考的核心,可以算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抽象、最基础、也最难的一门学科。未读此书之前,有点担心自己能否读懂,看完《简单的逻辑学》后,理解了为何香港中文大学会将此书奉为40本经典之一。
大道至简。《论语》凡两万言,每一条皆为只言片语,却勾勒出中国文化精髓;《老子》仅区区五千言,却阐明了天地宇宙运行之至理。越简单的东西含义越丰富,反之,能把“大道”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还能让所有人都能看懂,这是“大师”才有的水平。作者D.Q.麦克伦尼就是这样的大师,把最难的逻辑学论述的至为简单,也最为清晰。D.Q.麦克伦尼是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教授,从事教学多年,曾先后任教于圣母大学和肯塔基大学。正因了他有深厚的哲学背景,这本小书不完全就逻辑说逻辑,更多了一些逻辑以外的哲学意味。他认为逻辑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探究真相,将逻辑学与伦理学的求真联系起来,赋予了逻辑学以道德的意义,与我们惯常以为的逻辑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具迥然不同,很有新意。
《简单的逻辑学》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要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需要搭建的思想框架。第二章阐述了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则是论证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述。全书只有152页,8万余字,没有故弄玄虚的铺陈,全是干货。框架非常简单,条理清晰。感觉有点像学期末教授划重点,知识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特别是最后一章,例数了28种常见的逻辑学谬误,对照检查,就像《细节》那本工具书一样,总会让你有种“原来是这样”的醍醐灌顶之感。
学完逻辑学,我认为最准确的定义就是:“逻辑是一种专门用来揭示真相的工具”。所有的逻辑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我在大学时听过著名物证大师李昌钰博士的讲座,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逻辑推理大师,见微知著,很多微不足道的细节到他手里即成为案情的重要突破点。这归功于他对于逻辑学基本原理的把握、广博的知识和对细节的高度敏锐感。
鉴于此,我重点学习了本书第2章的逻辑学的4个基本原理,即: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间状态;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从这4个基本原理来看,逻辑学实在没什么神奇的,因为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但对于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却可以精妙到让人惊叹。就像一根铅笔,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也就是随便写写字,但在大师手里就可以创造出传世的作品。最近苏有朋翻拍了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现身》,男主角石神就是个逻辑大师,把基本原理反向运用到极致,让众多大侦探绕入迷雾中而无法逃离。
刚才提到,麦克伦尼是以哲学的态度来谈逻辑,在超乎逻辑以外的或与逻辑密切相关的,还有5个小观点于我深有共鸣。
1.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这在工作中很重要,安排工作时,一定要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清晰授权,别以为别人“永远会懂你”,因为你们所处的环境,站位不同,理解可能完全不同。
2.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正如古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人交流必须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才会有好效果。
3. “不要对外行人使用内行话”。想起刚工作时写技术方案时的场景,领导要求把很多专业术语通俗化。这也是初入职场的专业人士容易犯的毛病,一种摆弄专业的心态,唯有让外行人能看懂、听懂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
4. “沟通的关键是理解”。同理心是最重要的,要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5. “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想起总书记的那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任何时候,任何体制下,人都是决定因素。再好的政策没有合适的人去落实也都等于空,抓工作首先要带队伍,要把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我读过不少书,但逻辑书这是第一本。书读完了,基本原理理解了,反面的逻辑缪误似乎也能对照检查了,但对于逻辑学而言,还远远不够。如果把理解停留在书本上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正如作者所言,逻辑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后去实践,去发现,而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而学习。
我相信,看完《简单的逻辑学》只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开始,而不仅是阅读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