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改造学习

刚刚看过一个视频---几个愤怒的家长对小孩整天沉迷电子游戏无法忍耐,于是挥起大锤,把游戏机砸了个粉碎,中间夹杂孩子的哭声,惨叫声,家长的怒骂声,虽然视频主播力图以幽默调侃的口气说:“我们就应该这样对付那些沉迷游戏的熊孩子!”但是作为一个爸爸,我看到这些场景,实在笑不出来。因为我也在担心,不久以后,类似场景会在我和儿子之间发生。然后我又翻了翻这条视频之后的评论,随便摘录几条:

等你老了,我也会当着你牌友的面,掀了你的麻将桌子。

然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用。

小孩沉迷电子游戏,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不务正业,但是有多少家长能静下心来想想,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爱玩游戏呢? 粗暴的干涉看上去是很有效,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看了视频里的家庭,特点都非常相似:家庭成员之间很少有效沟通,问题早就存在,并不只是因为游戏才造成了裂痕。

对于真的有见识的人来说,现在的游戏已经不能简单的说成是无聊打发时间的玩物了。(这个在我四月份写的《游戏化生存》里已经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游戏之所以能吸引人,现在又有人给出了新的说法。

这个人就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梦霏,刘自称是一个“潜伏在历史系里的游戏研究者”,她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破解游戏的魅力,她的看法是:游戏提供的不是上瘾,而是一种可能性。人之所以要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让你在工业社会中,仍然能做一个大写的人。

人从狩猎采集为主业的原始社会走出来,也不过才一万年左右,一路经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狂奔到今天,虽然人的生活环境与谋生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思维模式以及本能反应 与一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并没有什么区别。

原始社会的人类,每天都处于探索发现状态,我们每天都会在大自然中有新的发现,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能立刻看见结果,打到了一只兔子,今天就能吃到兔子肉,今天啥都没弄到,那就饿肚子。我们也不会去追求效率,因为没有冰箱,多打到的食物也无法储存,所以我们只猎取今天需要的食物,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和部落的朋友吹牛聊天玩游戏找个妹纸做爱做的事。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做的事并不能直接看见结果,今天认真练了一幅字,但是明天也看不出你的书法就好了多少,今天背了几首诗,也不见得马上就能自己写一首,寒窗苦读十几年,也要到高考才能见出分晓,我们每认识一个字,每做对一道题,也不见得就能兑换为分数。以后工作了,我们工作的成果也不见得马上就能看的见。福特刚创造流水线的时候,也不得不用高工资才能使工人站在流水线上做那些无聊的工作。工业社会的工作是非常无聊你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需要各种成功学家,各种鸡汤教父教母来给我们打鸡血,灌鸡汤才能继续前进。

现在我们来看看游戏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1,探索的乐趣,每个好游戏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几乎有无数的细节和深度有待你的发现,可以随时获得成就感。

2,有大量的社交元素,很多人说爱打游戏的宅男腐女很孤独,其实根本不是怎么回事,他们只在现实世界里看起来孤独,但是在游戏世界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战队,公社,比现实世界更亲密,更热闹。

3,最重要的是:游戏有更清晰的即时反馈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看见成果,每打一只怪,都会有经验值的增长,每一个成就,都会被记录在徽章系统之中,你可以随时找到自己进步程度的依据。

聊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沉迷游戏,并不是游戏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类现代文明与人类原始生活方式断裂导致的问题。当然,有些人就是有能力假想脑补这种断裂的能力,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情商”,但是这种人你真的见过吗? 还是只存在于传说中各种鸡汤文各种成功学的圣经中?。我见过很多学习成绩好,同时打游戏也是一把好手的人,游戏其实与学习并不对立。一个善于观察,懂得专注的人,通常学习好,打起游戏起来也不差。

刘梦霏有一个说法很有趣:游戏是一种精神过程,游戏是一种平等与自由的媒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自主性,通过反馈和社群认同,使人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有意义。

简单的说,游戏是未来人类表达认同自己的一个媒介,游戏是下一代人类文明的基础。

在未来,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游戏会成为整个社会重构的一种基本机制。不仅仅娱乐会游戏化,公司管理会游戏化,教育也会游戏化。只不过现在的我们,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对游戏的观念还没有觉醒罢了。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游戏还是不务正业的无用之物,我这里就不再举游戏主播一年几千万甚至上亿年薪的极端例子了。他们的观点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任何时代变迁过程中,都有先行者,跟随者,落后者三批人。

我们的任务就是思考并试验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游戏的有趣来包裹现实世界的无聊。比如,美国的一些设计师,就在尝试用游戏化来改变中小学的教育。

他们做了一些有趣且简单的改变:主要就是把考试从减分制度改为加分制,我们小时候经历的考试,都是建立在纠错与惩罚的观念基础上。考试的设定基础就是你本来应该是满分,但是有些地方没学好,做错了,要扣分。通过受挫让你接受惩罚,下次得改。

但是加分制就不同,每个学生都是从零分开始,每完成一次作业,每做对一道试题,就能取得更高的分数,然后还引入了班级总分制度,让孩子们都知道,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你得的分越多,对集体的贡献越大。你帮助其他同学得分,也就是在帮助自己得分。还记得小时候的运动会吗?那时往往是一个班级最团结的时候,有时候为了班级球队的失败,还会引起全班同学同仇敌忾的怼上其他班级的情况。  这些改变就极大促进了社交和互助,而不像原先系统中的冷漠和竞争关系。

还有,他们把课程体系变成了通关制度,比如说,这一周是数学周,下一周是语文周,大家要齐心协力才能通关。在某一门课上有专长的同学,还能为班级赢得宝贵的附加分。这样一来,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个惩罚系统就变成了一个激励系统----从竞争系统,变成了合作系统。学习的过程也被有趣的游戏过程所包裹,可以想象,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学习动力问题是不是就改善了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游戏改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