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动,就是体验缺失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已经算是一个老梗了。为什么想去看世界啊?因为想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过一些不一样的生活。说白了,想体验更多东西。

人这一辈子,是体验的集合。过往的所有体验,才塑造了如今的你。也是在亲身的体验中,人们才真正把知识和技能化为自己的东西。在生涯咨询中,咨询师关注来访者的种种体验,对待体验的态度,体验带来的影响。

最近在读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开头便说:“体验是最高的权威”。

一些想法,是为记录。

行动和体验

以付费的在线社群课程为例,我们买了之后,需要入群,按群规则听课,完成任务和作业,有些需要每日打卡,积极和群里伙伴互动交流。每个这样的课程群都会有一群非常积极,始终在线的互动和打卡小达人,同时也必定有一群从不冒泡,啥事都和我不相干的潜水达人。

毋庸置疑,这两群人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同。产生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体验。

如果没有认真听课,随意敷衍作业,不和群里伙伴互动链接,即没有投入,或者说,投入程度很低,就是没有体验。行动卡住,没有推进,就造成体验缺失,因而不会产生变化。反之,积极行动的小伙伴在体验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悟,拿出来分享,又互相看到了各种各样相同相异的观点和体会,点点滴滴的变化就开始产生。

体验,是行动背后的那个没有被说出来的词。

体验与个人

体验是非常个人的东西,是个性化的东西。每一个个人是独立的,做自己,过自己的人生,是要创造自己的体验。

比如现在养育孩子,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激发他们内心自己的力量,让他们体验自己的人生,自己做决定。如果父母帮孩子做完所有事情,做好所有决定,那等于剥夺了孩子的体验,没法进步,只能退化。

每个人又会基于自己体验,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比如,有些长辈想把自己的经验讲给年轻人听,年轻人不爱听。长辈们的道理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是通过他们的自身体验而得出的,不是自己的体验,有时有被强加之感,有时完全无感。同样的感悟需要一个人亲自去体验,才会有“原来如此”“真的是这样”这种恍然大悟的收获。

体验的多元

像上面这个长辈们讲道理的例子,其实还有另一面。

长辈们的道理和观点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体验上,那也是体验,我们不需要照做,我们可以把他们的体验当作分享,当作另一个角度。

这样一想,是不是会少一些不耐烦,多一些理解呢。我们尊重自己的体验,也尊重其他人的体验,包括听到耳朵起茧的长辈道理。尊重,并非照做,可以是倾听,可以是包容,可以是看见。接受多元的体验,多元的理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解读体验

体验本身是非常好用的工具。体验塑造了我们,反过来,我们可以从体验中看到我们的价值观,看到体验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比如,有小伙伴问,我最近觉得特别在意自己的学历,和人聊天总要提一下自己的学历,这什么情况?

有几个问题可以帮自己梳理:

1. 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2. (问题1的答案)为什么对你如此重要?

3. (以上这些)会怎样影响你的行为?

4. 以往没有这个情况的时候,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5. 是什么使你现在开始在意学历?

允许他人发展自己内心的自由,做出对自己经验的有意义的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行动,就是体验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