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遐想

本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户精神。朦朦胧胧中接受了电脑的所以一切既定事实。

学习软件的使用,硬件拆装,最后踏入软件行业,已然十载,收获很多成就感,也经历很多挫败感。

一直认为如果不拿来学习,电脑的使用就是玩物丧志。至少没有物尽其用。

做了10年开发,经历无数项目以后,突然发现了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这个给自己带来生计的家伙。

它从哪里来,它来做什么,要到哪里去。

记得最早看到蚂蚱玩三国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这游戏和我想象中的相差太远。

相差在哪里,想不出来,也许是画质,操作习惯,音效等等。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些接受。

现在能理解游戏的本质,也许是希望通过它快速的经历人生,获得人生的体验。

所有科技的发明都要解决现实问题。而很多时候科技和艺术,和人性是背道而驰的。

心目中的游戏应该是虚拟现实的,而在技术无法达到的时候,只能通过各种非常不人性化的限定来达到“将就可以玩”的地步。而各个玩家也只能接受。我们需要去适应,去想象电脑屏幕上看到的所有这些东西所对应的内心渴求。

苹果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微软也是,他们变革了整个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比而言,微软做得更加禁锢人性。

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了,接受了文件、文件夹、保存、新建,可执行文件,按钮等等概念。然后在这套游戏规则里面生存。

图形化界面的发明者是施乐公司,他们的科学家对现实世界做了抽象,奠定了图形化界面交互的基础,定义了按钮,窗口,编辑框,复选框,下拉框,表格,鼠标交互等等基础元素,涵盖了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应用操作的需求。

施乐是一个先行者,但是未必是正确的先行者。只是我们在这种既定事实下生存,既定标准下生活。抗拒,适应,依赖。一如现实世界的规则,是所以人类文明妥协的结果。而游戏也是如此,适应了游戏的世界,也适应了快速的体验人生,实现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理想,强烈的自我掌控感,主宰着虚构的主宰生活。当然,可能人民币玩家也许突破了这些。所以君子驭物,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千古未变的内在需要。

第一代的计算机系统,可能严格点说是步入家庭的PC,遵循现实世界的模式,模仿现实世界的规则。而后续的发展,更多的时候是基于已有计算机系统,自然会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更如脱缰的野马,在这个独立的王国里面放肆驰骋。

而在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很多先行者在模仿PC的操作,而将移动应用的使用习惯向PC靠拢,可以说是大大的倒退。

今天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体工程学,用户界面的友好等等诸如此类。

其实我想说,科技的发展,始终围绕的人的内在和外在的需求。而我们的机会在服务。不管多么强大的科技,最后都会成为服务的对象。而服务本身也是服务的对象。如此才是科技进步的真谛。否则就会沦落为茴的4种写法,只存在于茶余饭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脑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