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谈谈钱

文/曲小诺

育儿路上谈谈钱_第1张图片
我叫曲小诺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上大学前,我爸给我买了款诺基亚手机,没记错的话,貌似200块,我猜当时应该没有比那更便宜的手机了,尤其还是名牌。入学后,我才发现我的手机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因为同学们的手机分明都是彩屏的,美美的,我的是黄光配黑字,那叫一个大写的朴素。所以,很多时候,我的手机一直是放兜里的。

         后来想明白才知道,即使当时条件再差,也并不是买不起更贵更好一点的一款,只是在我的父母眼里,只要是个手机就行,凑合能用就行,或者说给我买个手机就已经不错了,还有什么挑剔的余地。如果真的多花点钱买个更好的,那就是浪费。

        可能真的是条件太差,能省则省,在我眼里他们的生活向来就是将就将就就行,凑合一下就过去了。讲生活品质就是浪费钱,除了对物质,具体说是食品,很少对其他东西的消费大方过。

        在条件不好的家庭里,谈钱真的是个很伤感情的事,孩子不能有多余的消费,比如上大学了,钱就是用来交学费的,生活费就是用来吃饭的,其他花钱的需求是不应该的,再给家里要钱是不懂事的。

        所以,大学以后真的从家里拿的钱不多,除了每个学期初一贯固定的学费生活费,几乎没多余再要,在老师同学眼里的当了四年学霸没啥了不起,当时更在乎的是奖学金。讲真,那在现在看来不足一提的几千块,当初撑起了我在大学时光的自信。

        拿到奖学金,我就立马换了手机,跟大奇奇一起选了款粉色的杂牌手机,美美的,称心如意的,在手机店刷卡的感觉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花自己赚的钱可以那么潇洒。

        我并没有感觉自己多么虚荣,到现在我还是相信父母的金钱观确实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及个人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攀比不应该之类的,后来才知道,懂事的孩子给父母节省了金钱,同时也节省了自信。以前只知道孩子攀比,奢侈浪费不对,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悲哀叫做有钱不会花,有钱不舍得花。

        有时候不是父母没钱,他们确实是舍不得。或者是他们即使从没钱的日子走到有钱的生活,还是没有进步,还美其名曰要记得穷日子的苦,不仅要记得,还要继续践行。

        所以在这个物质丰富,生活条件优裕的时代,还有些人还会把绝大部分消费投入在食物上,恩格尔系数永远接近1。有些人还是便宜主义至上,几块钱一大堆的水果疯抢,结果吃的没有烂的块。他们确实要求不高,是个东西就行,认为几十块的衣服和几百块的一样穿,便宜菜和贵点的菜一样吃,物质方面花的带劲,精神消费都是糟蹋,怎么看都是一副没脱贫的状态。

         问题是,他们保存这种状态的前提并不是因为条件差,总有些人即使腰缠万贯,还是看起来那么寒酸。我见过有些条件一般的家里,虽然家里物件不是多么高档,但是却样样俱全,简单大方。也有些条件并没有差到哪去的家里,到处破破蹭蹭,真是能将就就将就,貌似很多东西真是一经入手用到退休。

        我不认为这种将就和凑合是生活节俭,倒感觉有些不太体面,不会享受生活。而且这种思想也会传染孩子,阻碍他们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如果说有的父母太过嫌贫爱富,还有种父母会以贫穷为荣。他们一致认为有钱的男人靠不住,谁挣了大钱就会担不起遭大难,他们一边叫嚣着小富即安,一边在分分毛毛算计钱。问题是,有些父母并不承认自己贫穷,不承认买不起,不承认自己太小民思想,他们还希望孩子一样学会节俭,学会将就。所以孩子一旦有了在他们眼里不该花钱不该投入的需求,就是不懂事,就是瞎得瑟。

        听话的孩子会被不自觉得带入穷人思维,跟父母一样,把自己定义为穷人,按照穷人的标准生活,购物不管品质,不管需求,只要价格最低。不能在同学面前买奢侈品,一个笔记本,一双名牌鞋都不该是在自己需求范围内的,哪怕你宁愿吃土一个月也不能奢望,因为一个不小心会被取消助学金。穷人该有穷人的样子,穷学生也得有穷学生的样子。

        如果你信了富不过三代,也要相信思维的贫穷会深刻影响家庭里的好几代人,甚至不止三代。穷爸爸和富爸爸培养出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打工,只为眼下赚钱,有的孩子寻找实习机会,寻找未来发展平台,即使不赚钱也干。两种不同的思维,一个为钱消磨时间,一个放眼未来。穷爸爸会认为孩子只要能赚钱,哪怕一个月两千。那种想自己创业,惨遭失败的孩子,在他们眼里是不务正业的。

        父母的思维局限了自己,也会局限孩子。局限孩子的自信,局限孩子的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会扩宽他们的思维,现在还有不少父母认为像旅游,买书,听讲座这类精神消费都是乱花钱。

        我承认生活需要精打细算,我也不认为可以把哪种消费随便贴上乱花钱的标签。有的人买的是物质,有的人买的是享受。有人追求数量,有人追求品质,不是求高价就乱花,图便宜就节省。有些看不见的代价是因为省钱造成的,也有些看不见的收获,它们比钱更值钱。

        这里强调的金钱观并非单指经济基础,更多的是父母对金钱的支配方式,反映出了他们的生活态度,思维观念,是它们正在影响着孩子的生活。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生活品质高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往后的生活,不管是择业还是选对象,一般都不会太差劲,而相反,一些从小会省会过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也会把这种穷思维延续。要么一旦有了钱就漫无目的,大肆挥霍,只为弥补儿时没花够的遗憾,要么挣钱只为攒,只进不会出。

        如今为人母,时常在思考钱这个东西究竟如何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作用的。钱是否会宠坏孩子。说到底,要看父母如何去运用金钱。

       我认为,父母完全没必要去隐瞒自己的经济状况,孩子不是说骗就能骗的过的,否则你在孩子身上省下了金钱,也失去了信任。当然也没必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父母做到真诚就好。条件达不到就可以真实的告诉孩子,现在买不了,以后有条件了再实现。其实,有时候孩子在乎的不是父母给不了,而是,给不了的父母不承认自己钱少,不承认舍不得买,却来怪罪孩子不该要。

        需求这个东西还有什么该不该的么?孩子的需求,有时候跟虚荣攀比无关,也不是一句懂事不懂事可以评价的,父母需要看到的是需求的来源,孩子的生活环境,永远在穷人堆里待着的孩子必然不会有什么高追求。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花钱方面太懂事,现在不管是给孩子买衣物还是选图书,虽不是越贵越好,也会花点心思,尽量品质好一点的,少而精,而不是单纯求数量图便宜。因为我知道我现在的品味和审美,都在潜移默化得影响着孩子以后的生活。

       过日子需要量力而为,生活也需要活出滋味,过出品质。不管对自己还是育儿,没必要为了个不靠谱的未来,把当下的生活打折。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的人活着就好,有的人却不想将就,要把生活过成诗。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路上谈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