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攻》:胜在四平八稳

《墨攻》:胜在四平八稳_第1张图片


导演: 张之亮

编剧: 张之亮 / 李树型 / 邓子峻 / 秦天南 / 酒见贤一

主演: 刘德华 / 安圣基 / 范冰冰 / 王志文 / 吴奇隆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 日本 / 韩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11-23(香港)

片长: 133分钟

又名: A Battle of Wits

IMDb链接: tt0485863


从《英雄》开始,古装大片一直成了中国影迷心中的一个痛,个中原因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故事讲不清楚。故事到底是什么呢?这关系到每一个情节的堆砌以及人物性格命运的走向,是否合理,是否顺畅,是否符合人们心目中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其次才是关系到一些表演风格,一些色彩,道具使用甚至是宣传策略等诸多问题。

在《夜宴》与《黄金甲》的夹缝中,《墨攻》也以一部古装大片的面貌出现了。其实,对于这么一部影片来说,其故事性是很简单的,就是一场守城的战役,从开始到最后的成功。一个大的事件中引发的各种矛盾与利害关系,但所有这些都不如战争本身更吸引人眼球。

其实,中国拍此类的影片是很有心得的,例如一些抗日的影片,往往就是一个战役引出来的,敌我双方的对比,包括人物,策略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所以这种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主杆摆在那里几乎是绝不可能动摇的。相对一些宫廷内的争斗及一些玄幻的诅咒之类作品,它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不可否认的。

下面就是在这主杆上如何添枝加叶的事情了,以墨攻为例:

战役的第一步是宣战,一般来说在这个桥段中要解决几个问题,敌我对比,各个人物出场个性及观点,还有矛盾的所在。其中矛盾所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一直延续到战事的各个阶段中,并且发生着变化,换句话说,如果战役的进程为主线的话,那么这些矛盾就是副线,是线索,暗在的。经过疏理,大体的矛盾有几点,第一个自然是革离与巷淹中的敌我矛盾,这条线索将一直延续到影片的结尾,第二个则是梁王权力与革离权力之战,在非常时期,这个权力的交接是极有戏剧性的,第三个则是革离与逸将军的爱情,这是故事的点缀,很有悲剧色彩,第四个则是将领之间的矛盾,王子与子团等,还有第五个则是百姓对革离的态度。影片宣战由一箭退敌,梁王让权以及最后山头对弈完成。这三个细节将宣战一节做得十分地充分,而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矛盾也出来了,尤其是革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就是火烧瓮城一战。此战对于革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革离得到梁国百姓及军队的认可全凭此战。而王子与子团的矛盾也在城头比箭中很好的解决了。战势虽然惨烈,但基本上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首先令梁国内部的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与赵国的矛盾却上升了一个层次。

夜间探营是影片的第三阶段,这个段落很明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不让这个情节过于单调,于是加入了革离与逸将军的爱情戏,美酒沙场,英雄美人,这是很能打动人心的,于是我们观众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虽然一段落崖的戏份有些做作,有故意为后之悲情作铺垫的意味,但在战事中,这个小细节不会太引起人注意的。

射杀偷袭者是影片的一个重点,如果将整个故事用起承转合来述说的话,那么这场戏就是转的开始也是承的结束。这场戏虽然以革离胜利了,但对为其它线索的爆发埋下了伏笔,首先百姓中那暗杀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另外,权力开始彰显出来,将做为主线出场。而原先的主线将由于这场戏暂时隐去。

杀功臣是影片转的一个重要情节,当革离退兵之后,权力之争令梁国内起了很大的变化,革离被迫逃走,而逸将军被抓,子团被废,就连公子也被误杀,而巷淹中却伏兵在即,这一切似乎都意味着革离所保的梁城已处于绝地。当然,正如观众所料的一样,巷淹中夺取了梁城,梁王成了阶下之囚。

奇谋败敌是影片最后的高潮,最主杆的革离与巷淹中的矛盾也就此解决,而权力之争也划上了句号,爱情以悲情收尾,还有百姓的愚昧回归及子团的归隐,这几个线索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于是,关于影片的结构便很正常地完成了,以几大部分为横杆,以几条线索为连络,这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因此整个故事显得十分地合协。与此同时,各个细节也做得十分到位,例如宣战一段便设置了三个情节,其它段落也是如此,绝不是仅大段一个内容而做的,于是,骨骼上肉已附焉,这个故事便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除了结构以外,在影片的制作上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首先是战争场面,多数的远景镜头只是为了提醒观众双方军队的势力对比,而董先生的武打设计也着实令人感叹,换句话说是没有设计的设计,这无疑体显出一种真实来,近身的肉搏中,即便将军也不一定是百姓的对手。战争本应是如此的。在色彩的运用上,没有张艺谋那种大红大绿的写意片断,都是冷色调的,衣着黑色,大地黄色,这所有一切都有着沙场的真实感,几乎可以令人触手摸及。唯一一个亮色就是范冰冰这个角色,水中的长发,那是战势中的唯一暖色调,但到影片的结尾处,她的长发混在污水中,也极为贴合剧情的显出一种悲凉来。

影片在制作与故事讲述上都是十分地贴实,甚至是老实,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四平八稳的影片,这就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因为与我们意识中的战场,意识中的一切矛盾都贴切的。没有过份地在故事讲述或在制作手法上渲染夸张,这是一部让我们看起来不受导演意识所左右的影片。

但如果说这只是一部四平八稳的电影,毫无观念可言那就错了。香港张之亮是文艺片导演出身,在此片中他同样也有话说的。

墨者,兼爱,非攻,真正的侠者,但是不是大者呢?这种乌托邦式的理论是否就是救国之道呢?影片随着剧情做出了一系列的置疑。这时候,我们要面对的是人物的设置,首先勿庸置疑的是革离这个人物。

革离之所以来到梁城因为他的理论,即任侠之道,以天下人之利而先行,扶弱,这就是墨家军的存在原因。但梁王是第一个提出质疑的人,战事之时,守城可以,平治之时,妇人之仁了。这句话说得很含糊,但很贴近梁王的本性,到后来赵兵退时,梁王立即将革离那种妇人之仁彻底击垮了。其实在梁王的质疑之前,火烧瓮城及射杀降将的时候,革离已经体味到那种杀戮给自己所带来的冲击。非攻不假,但战争绝不是非攻,战争最大的特点就是杀戮,对生命的蔑视,对自由的剥夺。

即而,逸将军献爱一节中,对墨家同样提出了质疑,即兼爱之人却不懂得什么是爱。当然,此话在当时的语境下也是含糊不清的,但后来的奴隶却将这句话升级了,坏人也值得爱吗?兼字将革离的所有理智变成了盲目,王子的质问说明了墨者思想中的盲目性,更重要的是,那个奴隶提出了一条统一之略,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生,才没有战争可言。这时候,我们发现导演通过奴隶之口似乎已经完全将墨家的思想否定了。

帮助小国,自由的理念虽然是墨家的精髓所在,但也恰恰的墨家的局限性,这种帮助小国的决定则是用生命换回来的。当革离在城楼之上问巷淹中生命与荣誉哪一个更重要的时候,巷淹中选择了荣誉,这就意味着战争永远不会结束的,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战争本身的胜与败。于是,革离败了,他对生命的拯救败在了对荣誉对权力的争夺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关于墨家思想的讲述,先是非攻,对自由对生命的渴望,对战争的痛恨,但随着战势地进行,那些百姓,那些权力者所要进行的却是一种仇恨与掠夺,自由与生命都变得脆弱了。然后是兼爱,墨家没有好坏的兼爱本身就是盲目的,更多的只是一个对弱小的同情,但弱小变得强大的时候,兼爱也无法阻止人们强大后对生命对自由的蔑视。在墨家所注重的爱与生命与自由之上,还有许多人们更要追求的东西,这是墨家无力阻止的,革离最后的自省以及众人对墨家的质疑无疑是代表了导演的态度,更主要的是,梁王那句妇人之仁则是对这种乌托邦式的思想的全盘否定,颇具纲领性的总结。

影片最后,梁国灭,赵国亡,秦并六国得一统。这段片尾的文字从历史的角度来表达了导演关于墨家的想法,存在了两百多年的墨家思想注定会被淘汰的,但针对个人而言,“侠之小者,行侠仗义,济人困厄,侠者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这些言论还是颇有意义的。

导演将自己的思考结合在影片故事发展的情节中,其讲述,质疑到否定墨家的过程与战势紧密相连的,所以看起来没有任何说教的痕迹,何况这些言论是我们中国人都可想象得出来的(墨家学派虽然没有留传下来没有发展,但墨家思想还是渗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所以也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看似浅显,但实际上却引人思考,这就足矣了。想来,这比某些导演为了讨论人性而故意将影视中某个部分变得艰涩难懂要好得多了。

一部四平八稳的影片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我认为这是此片对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尤其在这个找不着拍电影方向的时候,它的意义恐怕更要大得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墨攻》:胜在四平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