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晨读感悟】当我搞不定工作时,我在做什么

|01

工作已有几年的人,与初入职场的小鲜肉看起来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做起事来,是气定神闲,还是手忙脚乱。

经过几年工作的磨砺,尽管我已不大会像初时那样,常常容易显得狼狈,但是偶尔回想起以往的一些工作方式,依然觉得是血的教训。

那么,当我从前搞不定事情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02

To do list是大众化程度极高、实用性极强的一项日程管理工具。

初中开始即知晓,每天结束前,最好将次日的待办事项写在纸上,第二天完成一项,则划去一项,简单高效。但是我从前使用起来,总是很难充分发挥to do list的特性,达到最高效率。

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状况。

【状况一:对记忆力的过度自信】

比如一天中有多件不同规模或重要等级的事情要处理,上有完成报告、签订合同,下有上网下单、去前台取件等。

对于后者这样,相对而言属于琐事级别的事务,常常不好意思列入to do list,总觉得这是临下班前顺手可以完成的事,写在纸上未免小题大作。

但殊不知,人的心理有“倾向性放松”的特点,一旦对比任务清单,发现要事都已完成,则大脑会自动滑入放空状态,之前念叨着说要下班前顺手做掉的几件小事,早就丢到了爪哇国。

于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一些既不太重要也并不紧急的事情,被我硬生生拖成非常紧急的事。

【状况二: 大脑多线程处理任务】

后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便强迫自己在脑子里,将那些不重要不紧急,但是几分钟便可快速完成的事,定时播放一遍,提醒自己。

原以为这样会有效地降低忘性,但事实的“精彩”之处在于,手上正在处理的要紧事,与脑海中念叨着的琐事反复碰撞。

手上敲着报告,心中却忍不住思量,上网下单顶多不过10分钟时间,抽空快速搞定,也算是了结了一件事,于是脱离写作的状态,投入购物模式。

可当真登录上购物页面,挑选了一阵,还未发现心仪的物品时,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心中记挂着报告,不免焦虑,忍不住重新转移回报告的阵地,开始码字。

如此往复循环,在不同性质的事件中反复切换,每一次切换都以消耗专注力为代价,可谓成本高昂。

这样一来,尽管一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但真正完成好的事却没有几件。这样的时间利用效率,着实让人心疼。

人们常羡慕电脑可以多线程处理任务,且每个任务彼此不会相互干扰的能力,因为人脑尚且做不到。一心多用,则往往一事无成,是无数人的教训。

【状况三:以工具为目的,耽搁真正的目的】

再后来,吸取上述教训,将每天的待办事项,不论巨细,一一记下。这张to do list与其说是一张备忘录,更像一位监督员,暗中遥控自己的心理,嘱咐自己以更宏观的全局心态,合理安排这么多事项的处理时间。

但是记录to do things这个过程,原本只是一个手段、一种工具,用来提升工作的完成度。早起或隔夜临睡前,留白一段时间,略微思考一下,简单几笔便能完成。

如果写得特别庄重认真,倒也不大必要——有仪式感固然是好,用认真写的心态去认真执行,但如果在时间的分配上舍本逐末,就得不偿失了。

另一方面,一张纸记录完成的事情,如果变成想到哪里记哪里,等到工作中,还要花时间去找寻不同to do lists的位置,凑齐了才算一份完整的清单。那这样的工具使用,是起反作用的。

但我曾经就干过这样的事。大脑已经把待办事项全权委托给了纸质的清单,可这清单被我东一张、西一条地搁置,找齐都费了一会儿功夫,以至于前戏太长,迟迟进入不了正式的工作状态。

|03

好不容易成功躲避上述的坑洼,学会了利用清单,有效、合理地打造自己一天的计划,在纵向管理项目的方面,又出现不足。

【状况四  目标管理能力的缺失】

彼时尚且不知道,如何将目标管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只知道要做一件事,便根据以往的学识、经验,吭哧吭哧地开工,做到一半甚至一大半时,发现不对头,再无奈返工。

目标管理的工具中,不管是经典的SMART,逐渐推广开来的GROW,还是易仁永澄老师自创的RSQC,它们无一不是在说明三件按逻辑排列的事:

1)了解你的期待值(目标)在哪里;
2)理解你的现状如何,或者说与期待的差距在哪里;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弥补这段差距。

简而言之,即“期待—事实—行动”模型 。如果思路足够清晰,就会发现目标管理其实非常简单直接。这与晨读中“纵向管理项目”的逻辑也是一致的。

当我职场经验尚且不足时,连给实习生布置任务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并不复杂,但都未必做好了。

从前,我只是把任务相关的所有资料一股脑儿发给实习生,然后一句话说明我要的是什么,再然后,就没了。

不知那时候,有多少实习生在我的手下,禁不住掩面叹气,哈哈。

后来,通过反思领导给自己交代任务的模式,快速认识到,给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布置作业,起码也得做到以下事情:

1)告诉TA我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告诉TA我希望得到的成果是什么;
3)告诉TA我建议的做法,同时强调,如果TA有更好的思路或方法,只要能达成目的,尽管使用,不用受我教导的方式局限;
4)提供所有相关资料,分门别类,简单说明每一项的作用;
5)提出我的deadline,并让TA在浏览完所有资料后,反馈我一个TA认为可以完成的时间,进行timeline match;
6)收到TA的作业后,及时给出我的反馈,对任务进行复盘;

有必要的话,找一间会议室,深度沟通、切磋做事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确保下一次,两人的配合更加默契、顺利。

|04

综上,是我还是职场“小白”时(目前也只能算是“大白”一枚)容易犯下的错误。这些错误,让我明明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却“搞不定事情”。

像今天这样的笔头反思,很有意义,算是对过往的又一次深度总结。希望从“反面案例”的角度,对你有所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0801晨读感悟】当我搞不定工作时,我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