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网全球ChinaBrand中华民族品牌促进组织资讯:
近日,世界华人在美国的公益平台尚桥、 美国东⽅复兴精英俱乐部,在美国发起了Snowbird Online C-19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美国雪鸟C-19线上方舱中医院,同时,正式与AiHiX世界智能与生命科学峰会,医次元,帮助传统中医学传承与复兴的「汉方安谱」公益计划,由龍天护正,复联复兴者联盟,「燃焕力场」企业家俱乐部等机构协作,与国家民委下属中民集团生物科技版块「益次元」与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合作中心(CNJP上海交大中日中心)在日本与国内发起的「关羽斩“疫”」公益行动进行有效联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名义,共建线上方舱中医院。
以下是美国「关羽斩“疫”+汉方安谱」前线发来的讯息: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中醫師崔志強提出,以「對稱體溫」來有效防控新冠病毒的感染源。
崔志強以中醫陰陽平衡的論點,解釋「對稱體溫」概念。中醫認為,寒邪侵犯人體臟腑,造成陰陽平衡失調,干擾免疫系統功能。《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記載:「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因於露風,乃生寒熱。」崔志強說,這段話對新冠肺炎的形成與死亡,做了極好解釋。
在疫情未歇的情況下,崔志強認為,重視疫情,便應該重視傳染源,尤其是沒有發燒症狀的人,也就是「無症狀攜帶病毒者」(Asymptomatic Carriers)。要找到「無症狀攜帶病毒者」,量體溫是現在最敏感、最普遍的作法,很多機構在入口處設立了量體溫機制,篩查發燒的人。
量體溫,或由人力執行,或由機器也就是紅外線熱成像體溫掃描機,自動掃描通過的人。崔志強說,不管是發燒門診、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紅外線體溫掃描機掃描進入者的一側頭部或額頭中間,測得一邊的數字,沒發燒就過關了。但從陰陽理論來看,只測一個點,只得到陰或陽的一處訊息就少了一個訊息,可能造成早期漏診的情況。
體溫差異 可當參考
崔志強雖是中醫,但他給自己的病人量體溫,並觀察體溫數據和病況的進程。緣起是2003年,他對一個重度痛症病人把脈時,發現該病人左右手腕溫度有明顯差異。他感到好奇,即用體溫計對該病人兩側腋下測量體溫,發現該病人兩側溫度差異達攝氏0.38度。他治療該病人後,基本緩解痛症,再次對兩側腋下測量體溫,此時,兩側溫度差異降至攝氏0.15度。
後來,崔志強反覆對三名重症痛症病人測量其兩側腋下體溫,發現這三人體溫差異都在攝氏0.3度以上;經予治療後,這三名病人的兩側體溫差異都降低了。
自此,崔志強即對每個病人量體溫,累積了十餘年,已達1萬名病人。他從這些體溫數據發現:病人兩測體溫不一樣,脈搏也不一樣;病況愈重,兩側體溫差異愈大,病症緩解,則體溫差異縮小。
他由數據得到的結果如下:
一,健康者:兩側體溫差異不超過攝氏0.2度,兩手脈搏一樣;
二,亞健康者:兩側體溫差異超過攝氏0.2度、不超過0.3度,兩手脈搏相差1次;
三,疾病階段:兩側體溫差異超過攝氏0.3至0.35度,兩手脈搏相差2次;
四,重症病人:兩側體溫差異達攝氏0.45度以上,兩手脈搏相差3次;
由於現在沒有能在家做的病毒檢測工具,量體溫是唯一可以做的。崔志強建議,最好是以量兩側體溫來篩查傳染源,亦即,在同一條件下,對人體兩側如耳窩、太陽穴、腋下量體溫。中醫查病是「望、聞、問、切」,量體溫是西醫的作法,但不管中醫、西醫,體溫仍有相當參考價值。
當然,對於特殊情況,如排卵期婦女、孕婦、特殊體質的人,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數據庫,無法解釋所有的事情,需要通過大量的個案累積,進行分析研究。
篩查人群 降低傳染
現在在機場要入境,不只量體溫,還要填表,說明旅遊史。這些檢測都是要找傳染源。關鍵是:傳染源在哪裡?從哪裡進來的?由於現在是社區傳播階段,旅遊史已經不是唯一途徑。
崔志強說,「無症狀攜帶病毒者」是隱性傳染源,如能第一時間加以鑑別,找到這些人,盡早隔離,可以極大程度降低傳染強度。而通過兩側體溫篩查,比現行量一邊更可行。一旦兩側體溫差異達攝氏0.3度,表示機體陰陽失衡,也是顯示進入早期疾病狀態的陽性指標,即可居家隔離。
他說,若是居家隔離身體狀況始終正常,早晚亦須各量測一次兩側體溫;如果有一次兩側體溫差異超過攝氏0.3度,即有可能是隱性的傳染源,要考慮是否有陽性可能;如果居家隔離的14天內,兩側體溫差異在正常範圍內,也沒有其他症狀,這表示潛伏期過了,沒有感染新冠肺炎。
對稱平衡 等於健康
除了個人在家量體溫,建議在公共場所對人群篩查兩側體溫。如果是人工執行兩側體溫篩查,可以先測左或右耳窩/太陽穴,再測另一邊耳窩/太陽穴(量體溫要貼著皮膚,在公共場所量測腋下不方便),只要兩側差異超過攝氏0.3度,便要考慮陽性可能,建議做進一步檢測。
在人流量大的機場、高鐵站、車站等地,可設置對稱紅外線體溫機,同時測耳窩或太陽穴。當人流通過機器時,體溫數據通過藍芽傳送至平台上,在監控儀器屏幕上自動顯示對稱體溫和溫差,若是體溫異常或溫差超過標準,即予以示警,盡可能篩選患病者和攜帶病毒者。
崔志強醫師研究對稱平衡醫學研究(Symmetric balance medical research),強調「對稱、平衡等於健康」。他表示,一切事物相對穩定,在於整體的功能平衡和形態對稱;疾病先在功能層次失平衡,從量變到質變過程,進一步造成結構和型態的改變,便從失平衡到失對稱。
「對稱平衡醫學」從整體觀念出發,以定性、半定量、定量,探求中醫診斷和個人化治療。其中,定性是從病史、生活方式史尋找個體差異;半定量是從「望、聞、問、切」進行評估;定量是指根據對稱體溫、脈搏、血壓及其差異,確定體質和健康狀況。
了解病況、找到病因後,以人體對稱平衡予以診治。基本原理是人體健康與各種因素的相對平衡與對稱有關,任何內在或外在因素破壞平衡與對稱,都便會引起疾病。他以脈搏、血壓、體溫等數據,針對體質、生活方式、疾病性質和程度,以個人化的飲食、藥膳、運動、心理、針灸、中藥等處方,稱之為對稱平衡醫學的干預方法。
他說,中醫司外揣內,觀察整體平衡的重要性,但缺乏型態學和量化數據支撐,導致治療效果有不確定性;西醫則借助科學檢測,注重循證量化,偏重局部結構。在現實社會中,患癌症和退化性疾病的人數增加,然以服藥控制,實在是對健康狀況的憂慮。
崔志強畢業於新疆醫科大學,專注於全科醫療及遠程健康管理。1995年1月獲取紐約州針灸執照,成為中醫針灸師,曾任紐約Lutheran Medical Center針灸醫師和康復顧問。
保障生活 每天測溫
崔志強說,不管有沒有疫情,自主量體溫對觀察健康狀況很重要。他建議每天至少早晚各量一次兩側體溫,早上醒來通常是一天中體溫最低的時候,馬上測體溫,所得結果便是基礎體溫;晚上則建議晚餐後休息一段時間再量,休息十數分鐘至30分鐘。若有發燒或是兩側體溫差異大,便須就醫。
崔志強自己便是每天早晚各測一次兩側腋下體溫。他買了兩支精密的體溫計,左右手交叉,將兩支體溫計同時放在兩側腋下,貼著皮膚,體溫計同時量測。若是生病時,也可以一天量測五次,分別是晨起、三餐後、睡前,得到更多資料,更了解身體狀況。也可以量完一邊再量一邊,重要的是做成紀錄,且左右的數據不要弄錯。
新冠肺炎患者從早到晚不間斷的發燒,但是很難做到不停量體溫。崔志強說,若研發兩側腋下體溫的穿戴裝置,像24小時心電圖裝置一般,以此裝置連續量測體溫,將數據以藍芽傳送至App,連接至監測平台,可以遠程觀察病況。
一般所謂的健康管理,是每天自主量血壓、測血糖等,崔志強建議加入量兩側體溫。經過這次疫情後,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健康管理,重視自己的生理功能數據如血壓、血糖、體溫等,並注重飲食習慣、保健及運動習慣,建構良好的生活方式,追求個人最佳生活品質。
崔志強醫師建議對車站人流做體溫篩查。圖為紐約大中央車站。(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