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写作班-作业三】“路怒”症之后,“地铁怒”症也来了吗?

上周末,各大媒体上出现“北京地铁一男子辱骂两女并抢手机”的相关新闻及视频,朋友微信群中也可以看到相关视频并引起热烈的讨论。

第一时间,我看了一遍视频,虽然尚未弄清前因后果,但是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感受就是非常愤慨。

一个年轻男子在地铁这个公共场合,对着两个女子恶语相向、脏字频出;为了阻止其中一名女子报警,仗着自己身高体健,抢走对方手机;最后甚至利用对方急于要回手机并下车的心理,猛地一下把一名女子推下地铁。

先不管这两个女孩之前和他有什么过节,视频里看不出她们对男子的财物或者人身有任何威胁,就算是对话也相对克制,没有太明显的挑衅。我看到的,是一个傲慢粗鲁无礼的男子,在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欺侮她人。

后来,有更多后续报道出现,我知道了这个男子才17岁,可以说还是个男孩。两个女子是想让她帮忙扫商业推广二维码,打扰了他玩游戏,因此产生冲突。地铁上的乘客一直保持沉默,其中一名悄悄拍下了流传的视频。之后,地铁、警方也回应了,并积极介入,相信这个事件会有妥善的处理结果。

其实,近些年,地铁上发生的各种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

也让我想起自己坐地铁时的经历,尤其上班高峰时,人多拥挤,常会目睹或耳闻由于各种摩擦产生的争吵、推搡甚至大打出手。

所以,“路怒症”之后,“地铁怒”也蔓延开了么?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汽车时代,“路怒症”成了世界通病。表现症状有骂人、情绪失控、喜欢“顶牛”、开车时脾气像换了一个人,前车稍慢就不停鸣喇叭或打闪灯、危险驾驶等。

2006年底,“路怒”这个词开始在中国媒体出现并受关注。

2008年4月28日,江苏宿迁发生男子马某驾车撞死一男童并造成一成人重伤后疯狂逃窜的时间。他被抓获后,在自责速度过快,造成悲剧的同时,竟怪家长没有管好孩子,声称是“给横穿马路的人提个醒”。这种缺乏基本理智的现象,正是“路怒症”的极端表现。

回到本次事件,男子的言语不文明、行为粗暴可能是他一贯的习惯和表现,可是抢夺手机、最后将女子推下地铁的行为,我认为明显是有些失控了。女子要让他帮忙扫二维码,或许确实打扰了他玩游戏,引起他的不满,但假象一下,如果是在办公室、餐厅、甚至公共汽车和火车,我推测他都可能会稍微克制一点点吧。

与公共汽车有司机坐镇以及火车车厢有列车员不同,地铁车厢只一个相对密闭但人员又迅速流动的环境中,看不到司机或者列车员,周围的乘客可能下一站就下车了,缺乏一个稳定的环境(如果太稳定了,要么是列车故障,要么是长途上班,更容易让人烦闷),个人出入自由,列车运行站点、时间可预测,容易让人有一种“全知全能”“尽在我掌握”的错觉,类似人在汽车车厢中的那种控制感。

视频中,男子就是利用女子急于下车,车门将要关上,用手机当鱼饵把女子推下车。如果在一个多级楼梯旁,男子还会这么轻易的把人推下去么?当然,我不是要为男子洗白了,相反,第一直觉我甚至认为他可能涉嫌犯罪(抢手机涉嫌抢夺、扔手机和推人下车涉嫌故意毁坏财物和故意伤害)。

可是我想从这个典型个案,应该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

现在,地铁在很多城市都是市民出行首选交通工具,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近几年也有更多的城市开始了地铁建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天津、武汉、苏州、成都、重庆、西安、长沙、福州、东莞、南宁、合肥、青岛、九江、蚌埠、洛阳、马鞍山、黄石、淮南、赣州、株洲、岳阳、芜湖、南阳、襄阳、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昆山、扬州等等等等。(稍微一了解才知道我国马上就要成为一个超级地铁国了,或许已经是了)

高速公路、高铁、地铁,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当然是利国利民、方便群众的。可是基础设施打好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随之出现的社会软问题。“地铁怒”症就是其中一种。

从乘客个人来讲,每个人都可能爆发"地铁怒",好或者引发别人的"地铁怒"。意识到这一点,遇到不太顺心的情况,比如不小心被挤到、被踩一下,自主调节情绪,就事论事,不要无限放大怒气;自己也注意地铁礼仪,尽量方便他人,减少造成他人的不便,多用礼貌用语"不好意思、请让一让、谢谢"等,都助于减少"地铁怒"的概率。

此外,媒体应不局限于以地域歧视梗抓眼球造热点,能对此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引起社会讨论;地铁运营方能否重视起来,采取更多举措(上海地铁现在早高峰报站的时候会进行语音宣导:"现在是高峰时段,请需要下车的乘客提前准备,上车的乘客往里走",个人认为也是有益的尝试);社会学家、心理专家能否更深入的研究,为我们的公共交通和谐环境把把脉开药方。

以上为我不成熟的浅见,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步写作班-作业三】“路怒”症之后,“地铁怒”症也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