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webpack基本配置

webpack基本配置

1.关于webpack.config.js

首先我们先建立这样的目录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1张图片

文件说明:
src : 放置源文件的目录
dist : 放置打包后文件的目录
index.html : 初始化页面(要手动引用生成的js文件)
entry.js : 入口js文件
entry2.js : 入口js文件
webpack.config.js : webapck的配置文件

1.1 webpack.config.js的说明

webapck的配置文件, (具体的配置在文档 API—>configuration )为何建立webpack.config.js ,是因为在命令行中执行webpack会默认寻找目录下的webpack.config.js,以webpack.config.js的配置去运行
当然也可以webpack --config hcd.js 执行hcd.js中的配置

webpack.config.js的基本结构

module.exports={
     
		//当前环境设置
		mode: 'production',
	    //入口文件的配置项
	    entry:{
     },
	    //出口文件的配置项
	    output:{
     },
	    //模块:例如解读CSS,图片如何转换,压缩
	    module:{
     },
	    //插件,用于生产模版和各项功能
	    plugins:[],
	    //配置webpack开发服务功能
	    devServer:{
     }
}
  1. mode: webpack4新增的特性,会默认启用对当前环境设置的默认插件,方便开发或者有利于打包输出。
  2. entry:配置入口文件的地址,可以是单一入口,也可以是多入口。
  3. output:配置出口文件的地址,在webpack2.X版本后,支持多出口配置。
  4. module:配置模块,主要是解析CSS和图片转换压缩等功能。
  5. plugins:配置插件,根据你的需要配置不同功能的插件。
  6. devServer:配置开发服务功能。

入口配置和出口配置:

//模块化输出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入口文件,一般使用绝对路径,__dirname为webpack.config.js所在的文件夹
		entry:__dirname+'/src/entry.js',
		// 打包后的文件
		output:{
     
			//打包后文件在./dist/js的文件夹中
			path:__dirname+'/dist/js',
			//打包后文件的名称
			filename:'bundle.js'
		}
	}

再在命令行中执行 webpack 命令: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2张图片
结果目录为: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3张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自动打包生成了dist文件夹和bundle.js

2. mode 模式

mode配置选项将告诉webpack相应地使用其内置优化。

mode在配置中提供选项: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

在命令行中或者package.json中

webpack --mode=development
选项 描述
development 设置 process.env.NODE_ENV 于 DefinePlugin 价值 development 。启用 NamedChunksPlugin 和 NamedModulesPlugin 。
production 设置 process.env.NODE_ENV 于 DefinePlugin 价值 production 。启用 FlagDependencyUsagePlugin , FlagIncludedChunksPlugin ,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NoEmitOnErrorsPlugin , OccurrenceOrderPlugin , SideEffectsFlagPlugin 和 TerserPlugin 。
none 选择退出任何默认优化选项

如果未设置,则webpack设置production为的默认值mode

请记住,设置NODE_ENV不会自动设置mode。需要自己设置

如果要根据webpack.config.js中的mode变量更改行为,则必须导出函数而不是对象:

var config = {
     
  entry: './app.js'
  //...
};

module.exports = (env, argv) => {
     

  if (argv.mode === 'development') {
     
    config.devtool = 'source-map';
  }

  if (argv.mode === 'production') {
     
    //...
  }

  return config;
};

3.entry入口文件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已经知道,entry是入口文件的意思,webpack关于入口文件有3种方式
API:http://webpack.github.io/docs/configuration.html#entry

1.引入单个文件

	entry: "./src/js/main.js",

2.引入数组

	entry:['./src/js/main.js','./src/js/hello.js']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4张图片
可以看到一共打包了【0】【1】【2】3个模块,【0】是multi,【1】,【2】才是我们想要打包的内容,这是为何呢,我们来看一下打包后的文件bundle.js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5张图片
可以看到其实【0】模块是用来引用我们的【1】【2】模块的,将【1】【2】打包到一起去,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了

3.entry对象

这种传递entry对象的方式多应用于多页面, chunk:path(模块:路径)
page1页面使用”./page1“打包后的文件,page2页面使用的是["./entry1", “./entry2”]打包后的文件

entry: {
        page1: "./page1",
        page2: ["./entry1", "./entry2"]
    },

但是如果不更改output将会导致两个文件打包后输出的文件名字一样,造成了重复覆盖,所以要更改output

4.output

API:http://webpack.github.io/docs/configuration.html#output
影响编译输出的选项。output选项告诉Webpack如何将编译的文件写入磁盘。请注意,虽然可以有多个entry点,但output只指定一个配置。

1.output.filename

指定磁盘上每个输出文件的名称。你不能在这里指定绝对路径!该output.path选项确定磁盘上写入文件的位置。filename仅用于命名单个文件。
单个入口文件: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app.js',
  output: {
     
    filename: 'bundle.js',
    path: __dirname + '/build'
  }
}

2.多个引入文件:

如果您的配置创建多个单个“块”(如多个入口点或使用像CommonsChunkPlugin这样的插件),则应使用替换来确保每个文件具有唯一的名称。
[name] 被块的名称所取代。(就是entry对象的chunk)
[hash] 被编译的哈希替换。(在编译的时候可以看到)
[chunkhash] 被块的哈希替代。(块的哈希值如同MD5一样,只要代码不一样,哈希就不同)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
     
    app: './src/app.js',
    search: './src/search.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__dirname + '/build'
  }
}

例如:

//模块化输出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入口文件,这里采用entry对象的方式,分别将main.js和hellow.js打包
	entry:{
     
		main:'./src/script/main.js',
		hello:'./src/script/hellow.js'
	},
	// 打包后的文件
	output:{
     
		//打包后文件在./dist/js的文件夹中
		path:__dirname+'/dist/js',
		//打包后文件的名称为entry的chunk名称-编译的哈希值
		filename:'[name]-[hash].js'
	}
}

编译过程: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6张图片
可以看到打包成了两个文件 (因为编译的哈希一样所以后面的是一样的)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7张图片
当然可以采用【name】-【chunkhash】这样产生的文件名就完全不一样了,【chunkhash】就如同是MD5一样,是完全不同的,哪怕是同一个js只要代码发生变化【chunkhash】就会不同,这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一般只上线我们更改的js文件。

2. output.path

输出目录为绝对路径(必需)。

5.服务和热更新

现在一般有点规模的公司都为前端工程师准备了双屏显示器,其目的就是一个屏幕编写代码,一个屏幕实时显示页面效果。下面我们用webpack3.6版本实现热更新效果。

设置webpack-dev-server
首先利用npm 下载(现在的webpack的高版本中已经自带,可以不用下载,你可以先不下载,先试一下有没有

 npm install webpack-dev-server --save-dev

下载好后,需要配置一下devServer。最简单的devServer配置项只有 4项
wepack.config.js :

var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入口文件的配置项
    entry: {
     
        //entry和addNew为打包后文件的名称
        entry: __dirname + '/src/entry.js',
        //这里我们又引入了一个入口文件
        addNew: __dirname + '/src/entry2.js'
    },
    //出口文件的配置项
    output: {
     
        //输出的路径
        path: __dirname + "/dist",
         //输出的文件名称
        filename: '[name].js' 
    },
   devServer:{
     
        //设置基本目录结构
         .join(__dirname, 'dist'),,
        //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使用IP也可以使用localhost
        host:'localhost',
        //服务端压缩是否开启
        compress:true,
        //配置服务端口号
        port:1717
    }
}

  1. contentBase:配置服务器基本运行路径,用于找到程序打包地址。
  2. host:服务运行地址,建议使用本机IP,这里为了讲解方便,所以用localhost。
  3. compress:服务器端压缩选型,一般设置为开启,如果你对服务器压缩感兴趣,可以自行学习。
  4. port:服务运行端口,建议不使用80,很容易被占用,这里使用了1717

接着我们执行命令:

	 webpack-dev-server

结果: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8张图片
我们看到文件已经打包完成了,但是在dist目录里并没有看到文件,这是因为WDS是把编译好的文件放在缓存中,没有磁盘上的IO,但是我们是可以访问到的

http://localhost:1717/【打包后的文件名】

配置告知 webpack-dev-server,在 localhost:1717下建立服务,将 dist 目录下的文件,作为可访问文件,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输入打包后的文件名的地址查看

如果找不到文件可以通过http://localhost:1717/webpack-dev-server查找

问题:
配置好后,你可以试着在终端中输入webpack-dev-server,如果可以执行成功,但是往往提示错误(或者是无法找到内部或外部命令)。我们可以在json中配置解决问题

6.json的配置

首先目录和前面是一样的,webapck.config.js的配置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可以通过在package.jsond的script中设置便捷的执行命令的方式。

	{
	  "name": "webpack-hcd",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
	  "main": "index.js",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webpack":"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mode=development --progress --display-modules --colors",
		   	"server": "webpack-dev-server --open"
	  },
	  "author": "",
	  "license": "ISC",
	  "devDependencies": {
	    "webpack": "^3.6.0"
	  }
	}

解释:
"webpack":"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progress --display-modules --colors"
webpack --config webpack.config.js : 执行webpack.config.js
–progress : 查看过程
–display-modules : 打包了哪些模块
–colors : 彩色的
–open : 自己打开页面
执行命令行:

 npm run webpack

三.webpack基本配置_第9张图片

执行热更新命令

npm run server

6.webpack-dev-server搭配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实现热更新

webpack-dev-server的更新是需要刷新整个页面的,有时我们需要局部刷新,这就有了模块热替换
特性:
模块热替换(HMR - Hot Module Replacement)功能会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替换、添加或删除模块,而无需重新加载整个页面。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显著加快开发速度:

  • 保留在完全重新加载页面时丢失的应用程序状态。
  • 只更新变更内容,以节省宝贵的开发时间。
  • 调整样式更加快速 - 几乎相当于在浏览器调试器中更改样式。

启用

启用HMR,其实十分简单,修改下webpack-dev-server的配置,和使用webpack内置的HMR插件即可。

var path = require('path');
// 新增
var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entry: __dirname + '/src/entry.js',
    },
    output: {
     
        path: __dirname + "/dist",
        filename: '[name].js' 
    },
   devServer:{
     
        contentBase:path.join(__dirname, 'dist'),
        host:'localhost',
        compress:true,
        port:1717,
        // 新增
        hot: true
    },
    // 新增
    plugins: [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

entry.js

import {
      test } from './hcd.js'
let a = 1;
console.log(a);
test()

hcd.js

module.exports = {
     
  test: function () {
     
    console.log(11121231212312333456)
  }
}

启动

 npm run server

访问:

http://localhost:1717/bundle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pack,web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