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刚才看到了个搞笑的段子,说得好像有点意思,想起了很多童年的琐碎。

段子这样说来着,“孔融有五个哥哥,有一天爸爸买了几个梨,特意挑了一个最大的给孔融。孔融说:“我小,吃小的就可以了,大的留给哥哥们吃。”爸爸听了很开心,直夸孔融懂事。爸爸出去以后,几个哥哥摸着孔融的头说:“弟弟终于长大懂事了,要是你以前都像今天这样,我们还会打你吗?”

当然这只是笑话段子罢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笺疏》,应该是真实存在的。我只是想起了自己和姐姐的小时候,对比之下有些共鸣。四岁大的孩子,说起来才刚能够把话说比较利索,可以简单组织语言,这还是对女孩子,因为男孩子发育要迟点,指不定还有多二,当然,不排除天生很灵气的小子,那就不用说了。孔融这么小就深明大义了,懂得谦让,懂得孝敬长兄,懂得爱护弟弟,难能多得。但是这个笑话段子调戏地很有意思,想想也不无可能啊!小孩子天真无邪,不会去伤害人家,不会去掩饰自己的感情,那当然也不会掩饰自己的欲望。对于家里有兄弟姊妹的同龄人里,肯定都经历过小时候和姊妹们争吃的争玩的争宠等等事情吧?单纯的四岁小男孩就学会了礼让,大人看起来觉得好乖好懂事,却未免显得过于早熟,甚至失去了童真的色彩。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次和姐姐分吃的都要“斗争”好久,苹果分两半,一边大一边小,赶紧把大的半边咬一口;小时候冰棒很便宜,五毛钱三个,多的那个赶紧舔一下;分饼干一人一半,很快吃完了看姐姐还有又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又看不下去“施舍”些许;吃饭的时候,自己喜欢吃的菜眼看没了就直接把饭扣在了盘里……

现在想来都是值得回味的嬉笑片段,然对于几岁的那时候,却是本色地表达。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只要年龄差距不大,都吵过打过争过,几无例外。其实有时候想起来,觉得小时候和姐姐之间的感觉,就像两党之间那般戏谑。平时爱吵来吵去,为了一点点利益争个不休,当受到外人欺负的时候却又能够无比团结地抱在一起。亲的就是亲的,动物的本能,小孩子的天性流露。既然我们小时候可以因为小伙伴不分享吃的玩的而生气,可以因为迫于大孩子的强势打压而把自己的吃的玩的给他们,为什么孔融就没有这个可能?我们觉得段子好笑,是因为它颠覆了我们既有的印象和解读,但是真的去想,小孩子嘛,哪有那么早熟,指不定就是那样子呢!

我们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慢慢变得成熟,懂得珍惜亲人,懂得珍惜朋友,有时候即便利益稍许受伤,也会藏起自己的不悦。我们懂得了谦让,懂得了尊老爱幼,也能表现地如孔融般谦虚懂礼,但不一定就是我们真的与世无争,只是因为视野慢慢开阔,眼光慢慢高远,这些小小的利益已经产生不了足够的诱惑罢了,心里的权衡觉得这些利益相比感情的珍贵不算什么。对于不成诱惑的利益,就可以拿去成全美名。但是对于当时四岁的小男孩儿,做到谦让识礼,真的算是很不错了。

调戏归调戏,孔融的精神我们都懂,不管小时候是表现地谦逊懂礼,还是爱胡搅蛮缠甚至稍许自私,都无所谓,只是小孩子天性使然,只要是动物就都是这样,只要慢慢地随着成长,随着学习,懂得珍惜陪自己一路走来的兄弟姊妹们,懂得和她们分享童年的琐碎,懂得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互相依靠,一切仍旧是那么美好。

晚安,各位朋友!


写于 2013.11.06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融“让”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