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爱上数学----之“掰手指”引入加法

在孩子能熟练“唱数”之后,就可以适时的引入加减的概念了。(关于引导孩子唱数请看前一篇文章“如何引导幼儿爱上数学---之唱数”)

一,完美道具

引入加法的概念要辅以实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够强。比如,我们大人对一个人的形容,有“高大”和“健康”这样的字眼,“高大”这个词很具体,孩子容易想象,你跟孩子讲“健康”这个词,就没那么容易理解,需要你做更多的解释,孩子才能理解。那么我们辅以什么样的实物或者什么样的道具,来引入加减的概念呢?最好的道具莫过于手指了,随时随地随身携带。

有的人很反对孩子用手指学计算,一看到孩子掰手指就急眼,其实大可不必。“掰手指”是过渡阶段的必要“教具”,等孩子熟练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就不用了。

二,如何引入“1+1”的概念

找到了“完美道具”之后,那么怎么引入加法的概念呢?举一个小例子。找一样宝宝爱吃的食物,比如饼干,然后问宝宝:“要不要吃一块好吃的饼干”,当孩子表达肯定的意愿后,请开启你的戏精模式,做出很想吃的样子说:“妈妈(爸爸)也好想吃一块哦”,请伸出你的一根手指,说:“宝宝1块饼干”,然后再伸出一根手指,说:“再加上我1块饼干”,接着请认真地数你伸出的两根手指:“1,2”,作豁然开朗状:“奥!宝宝1块加我1块等于2块,我拿2块就可以了”,拿饼干的时候请同样数数:“1,2。2块饼干拿好了,咱们开吃吧”。类似以上引入1+1的概念的例子可以举很多很多,因为孩子爱吃的食物有很多。除了好吃的食物以外,还有好玩的玩具,还有其他生活物品,等等。

在引入加法概念时,前期是爸爸妈妈自言自语,目的是让孩子听到,在大脑中留下这个概念,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跟你学,否则会适得其反。自言自语时注意放慢语速,留给孩子充足的反应时间和记忆时间。当把 “1+1” 的概念自言自语了一段时间之后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当说完“1个xx加1个xx”,孩子和你一起说“等于2个xx”,说明孩子对1+1已经有概念了。那么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算了,当然不能用太生硬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算。既然说咱们当家长的既是戏精又是导演,那么肯定要以好的方式引导孩子去自己算。可以示弱,向孩子求助,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英雄,喜欢解救人于危难之间,可以询问孩子:“宝宝,你1块,妈妈(或爸爸)1块,总共要拿几块饼干呀,我算不出来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愉快的告诉你答案“2块”。

三,引导方法要“举一反三”

让孩子熟练掌握1+1=2之后,就可以适时地引入2+1的概念,或1+2的概念。如何引导呢?同样,需要家长开启戏精和导演模式。比如,在去甜品店的路上,可以和宝宝商量:“蛋挞很好吃,给妈妈买1块,给宝宝买2块吧”,“妈妈1块(请伸出你1根手指),宝宝2块(请另外伸出两个手指),1,2,3,(装作在认真地数你那三根手指),那过一会儿我们买3块蛋挞就好啦”。重要的事情重申一遍:“1块+2块=3块”过程中,请先伸出你的一根手指,再加上两根手指,然后数一下三根手指,这个过程要让孩子看到,让孩子留有印象。当孩子听了很兴奋时,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欢呼雀跃,“植入广告”的痕迹不要太明显。买好蛋挞以后,请呼应以前说过的话:“宝宝,这3块蛋挞,你来分吧,你想让妈妈吃哪1块,你要哪2块?”

诸如以上的例子,不胜枚举,10以内的加法皆可用此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数学的场景中,不要强迫孩子记忆,不要强迫孩子去回答,可以适当示弱,请孩子帮忙和你一起计算,当孩子水到渠成的和你一起说出答案时,你要表现得很兴奋,要适时地夸奖孩子,这样能帮孩子树立对数学的自信。当孩子在数学上有了自信,也就更愿意去学习数学,起码不会排斥数学。

四,“掰手指”阶段不可或缺,请耐心以对

幼儿计算时“掰手指”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半载。当家长再看到孩子“掰手指”算题时,不要再“急眼”了,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因为孩子理解了“加法是数量的累加”这个概念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引导幼儿爱上数学----之“掰手指”引入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