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盖楼,先看承重柱在哪头.

前天,弗兰克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学用思维导图拆解文章<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的框架,指出文中分别用了哪几个分观点支持.

说实话,刚开始我是一脸茫然的.思维导图?之前我是听说过它的大名,可一直没怎么了解过,更别说是使用思维导图的软件.现在为了完成作业,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当然,我刚开始用思维导图,肯定是有很多错漏的,问题是,以我现在的水平,有可能我明明错了,但因为受限于我的认知水平,却不知哪里犯错.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正,不就行了?因此,才有了这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到之后,说我两句,让我知道有哪些地方,是我考虑不周全的.要知道,反馈是成长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是我的个人思路:

首先,得先审题,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框架和分观点.我认为,答案必须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否则就与出题者目的相佐了.

我们先看框架,什么叫文章的框架呢?我认为写文章就像是盖房子,框架就像是房子中的承力柱与承接梁搭成的一个立体结构.这个立体架构还有一个特点:你只要看到这个建筑,你就能大概知道房子的骨架是怎样的.例如,我们看到一个长方形的大楼,就算我们是外行人,也可以看出,大楼底座四个角的四根柱子,是整个大楼的承重柱,任何一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座大楼全面崩塌.写文章也是一样,一篇优秀的文章,至少能让读者记得,文章说的是什么.读者看完之后,可能什么都忘了,甚至都忘了是在哪看的这篇文章,但他总会记得,文中的一两个观点.尽管他其实并不知道,这观点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他只能隐隐地感受到,当时在看到这观点时,观点背后那坚如磐石的基础.这就是文章框架的力量.

那么<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这篇文章中,框架是如何的呢?


写作如盖楼,先看承重柱在哪头._第1张图片

这是我上交的作业.在我看来,作者想传达的主题,是关于思想观念的.先用"头等舱的故事"引出话题"观念",再从3个层面去支撑"观念"这个话题.我认为,这就是文章的框架.

解决了"框架",我们再来看"分观点".

什么叫"分观点"?我们还是以盖房子为例,我认为,"分观点"就像房子的承重柱本身.承重柱承担了整栋建筑物的重量,并将重量传递至地面.在文章中,"分观点"承担了话题"观念"的重量,并将重量传递至"具体事例"(这要求你的"具体事例"必须像地面那么坚实)."分管点"起着承上启上的作用.

回到原文,其实作者在文章中,也用了三句话去阐释自己的分观点.分别是:

很多时候,观念的转变,比收入的转变,要难很多.

你的思维,决定了你在什么阶级

Just keep growing,and fuck everything else

如果你直接将这三句话收进脑图,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估计,如果在隔个一两个月,如果再看到Just keep growing,and fuck evertthing else这句话,未必能想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所以,我在思维导图中,是这样描述作者的分观点的:转变很难,转变很重要,转变要快.这三句,是我对文章中分观点的简练.目的是只要内容主题,其他不要.我认为,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目的在于我可以不用再去看原文,也可以回想起文章说的是什么.而不是日后为了了解自己为什么做这张脑图,而去把文章再翻看一遍.所以,用自己的话去提炼文章分观点,相当于你和文章之间产生了一个链接,通过链接,能够让你回想起当时自己的读后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以上是我做作业时的一点脑洞,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如盖楼,先看承重柱在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