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手让孩子去做一只“薛定谔的狗”。
让他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奇,让他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的骄傲。
每一次体验,都是无限多种可能性的一次坍缩。
别把“野猫”当“老虎”
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
孩子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就头皮发麻:“完了,看来他没有数学天分,以后小升初、中考、高考可怎么办呢?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看来他上不了好大学了。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然后半夜起床,上网搜索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方法,第二天一早又到处打听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晚上就带着孩子去交钱报名了。
还有些父母,先是焦虑孩子说话晚,孩子会说话了,又焦虑孩子没礼貌、乱打人······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焦虑程度要与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当然也是一种财产损失,但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就弥补了。
面对这三种危险,你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对你造成的威胁相匹配: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
我刚到美国时,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女生给在国内的父母写信说:
“爸爸妈妈,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最近还交了男朋友。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工作,但是没关系,我向同学借钱给他用,因为真爱是无价的。
他比我大19岁,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疼爱,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他有时候不开心了会打我,但我不会怪他的,因为总是我先惹他生气的。他有很多爱好,比如滑雪。我们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两条腿都摔断了。所以,我现在是躺在医院里给你们写这封信……
好了,其实前面说的都没有发生,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没有交男朋友,身体也很好,只是这学期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
显然,这位女生是怕父母对她有门功课不及格大发雷霆或者过于担心,虚构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场景,先吓一下父母,等到父母担心到了极点,才说出她真正遇到的问题。
这时,她的父母肯定已经发现,功课不及格这个以前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野猫级别),与女儿生命有危险、摔断了两条腿、被老男人骗相比(老虎级别),其实算不上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老虎级别,比如,那些影响孩子健康、乃至威胁孩子生命的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有的属于狐狸级别,虽然不致命,但可能显著影响孩子的未来,比如道德品质、社交障碍、学习障碍等。
而大多数问题,只属于野猫级别,而那些野猫级别的问题,你当然也要应对,但完全没必要彻夜不眠、大动干戈。
报班不是多多益善,别忽视“机会成本”
过度焦虑让你使用过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问题,从长远看得不偿失。人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最容易犯简单错误。
孩子损失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比如,有人向你求爱、你会想一想其他潜在的追求者,把他们细细比较一番;你去找工作,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还要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
可是一到育儿这件事上,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
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那些能量化的知识学习上,比如英语单词量、识字量、数学题,而忽视了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等。
最重要的是能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决定。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使家长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
可以互相比较,不能以偏概全
一位小朋友的家长对我说:“我也想按照你讲的方法育儿,可是不行啊。我家孩子太差了,没有一点儿竞争力,不给他补课怎么行呢?”
这个小朋友我也认识——非常活泼可爱,我很奇怪她的家长为何会说她太差:“她怎么太差了?我觉得不比别人差啊。”
你让自己的孩子和画画最好的孩子比画画,写字最好的孩子比写字,弹钢琴最好的孩子比弹钢琴,当然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啦。”
这位家长就是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也就是以偏概全。她在找老公时,不会拿自己的老公和马云比财富、和爱因斯坦比智商,因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
因为家长太焦虑了,过于担心指标对孩子的影响。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时,会反复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宁可往上比过了头,也不能往下比松了劲。
大部分指标甚至都不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这样不客观、不准确的比较,只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毫无裨益。
孩子的大部分缺点,都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
有些家长的焦虑倒不是来自时代,他们的心态比较开放,不和别人比较,没有一定要让孩子出人头地或者达到父母的预设目标的想法,可他们仍然焦虑。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家长的心里话。
抱怨不听话:“我真是受不了这孩子了!我就没见过这么不听话、这么能闹腾的孩子!不许他吃零食,他偷偷吃;不许他看电视,他偷偷看。现在连说谎都学会了,明明偷吃了薯片,还在口里嚼呢,还面不改色地说‘我没吃啊’。
抱怨不爱学习:“唉,我家孩子,见到什么都感兴趣,什么兴趣都过不了三天。幼儿园门口有人招学围棋、学武术的,都要报,报了之后学了一两次就不愿意去了。
抱怨性格太内向:“我家孩子是不是太内向了?以前很活泼啊,2岁以后反而内向了。他明明认识这个小朋友,都走到人家旁边了,可就是不和人家打招呼;
这些父母是因为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而焦虑,想管孩子又不知道如何管。
其实,这些貌似很严重的“缺点”,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而是这一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发展心理学称其为“平行游戏阶段”,是从单独游戏到社交类游戏的过渡。
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开始和小朋友交流了:“你有红色的乐高吗?我需要1个。”
再比如说谎。2-4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快速发展,但他们还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所以,当妈妈看见孩子吃薯片而孩子说“我没吃”时,并不是孩子在说谎,而更可能是在想:“糟了,我希望妈妈没看见我在吃薯片。”于是就脱口而出:“我没吃薯片。”
孩子就应该不理性、很贪玩
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主管情绪的那部分发展得很快,所以孩子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一点儿不少,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决策、抑制冲动)的那部分发展很慢,要到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
所以孩子不听父母讲道理很正常,因为他听不懂,而不是因为他要和你对着干。要求几岁的孩子严谨自律、懂事讲理,和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要求他完成5公里越野一样,都属于拔苗助长,危害极大。
从进化的角度看,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必要的生存技巧。
孩子的玩可不是浪费时间,他们是在演练将来可能需要的生存技能——有的和人际交往相关,有的和运动能力相关,还有的其实是在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因为人类天生不喜欢坐在课堂里的单调的学习方式,大脑也不习惯这些跟远古生存毫无关系的知识。
把孩子视为“薛定谔的狗”
孩子长大后,也许成为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也许成为科研狗、培训狗、创业狗。他们逐步经历过高中狗、大学狗、考研狗,有些是生物狗、化学狗,有些是历史狗、漫画狗,都要做一段时间的单身狗,大部分会变成养家狗。如果幸运的话,都是房贷狗。
但是你的孩子会到底成为哪款狗,你也不知道,就像薛定谔的猫——
这个怪异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者)想出来挤兑他的学术对手玻尔(丹麦物理学家)的。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在观测时才会坍缩为一个状态。
如果你没听明白,没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正如玻尔自己所说:“如果有谁声称明白量子力学,那他一定不明白。”
其实育儿也和量子力学一样神奇。当孩子呱呱落地时,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怎么就慢慢长成了那个淘气鬼?
薛定谔的狗,就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一点——你的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成为各种狗。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身上那无限多种狗态,每天都会坍缩无限多倍。最终,他只会成为一种狗。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条“斜杠狗”(斜杠青年,拥有多种职业或多元身份的人)。
以上翻译成人话就是: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这各种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维、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
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只是方向问题。他究竟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一个男孩子,不喜欢金融、计算机,却喜欢画画、读书怎么办?他为什么就喜欢那么平庸的一个女孩子,哪里比得上我安排的那几个白富美?
这些问题都不影响他人生的本质。文科狗和理科狗,也许一类狗比另一类狗的前途更远大,可哪类狗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金融狗、IT狗和美术狗、编辑狗,统计数字能显示哪一类狗能吃到更多的肉骨头,可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带来乐趣和成就感。
哪一种更好?真的很难讲。也许在你的眼中,猎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宝宝也许不这么想。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哪一种人生,都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欢乐。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沉重。
现代社会充满机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请放手让孩子去做一只薛定谔的狗。让他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奇,让他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的骄傲。每一次体验,都是无限多种可能性的一次坍缩。
既然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那就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
陪伴之爱,不止于此
艺诺思一直陪伴左右
期待与你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