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Suri
《2018中国好声音》在7月13日晚迎来全球首播,开播前本季最大的彩蛋要数唐德灿星和解,拿回了“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名。新一季赛制和舞美都有了全新变化,但播出当天的声道混乱播出事故再一次将这档走过七年的老牌音乐真人秀节目推到了风口浪尖。
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大火,带动了一批选手红遍大江南北,《中国好声音》开启了继《超级女声》之后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新篇章,但与2012年第一季好声音学员遍地开花不同,之后的几季节目影响力呈逐渐下滑态势,尤其是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后更是遭遇全方面的滑铁卢。
来源:卫视小露电
据CSM52城省级卫视收视数据显示,当晚《2018中国好声音》收视率达1.730%位居省级卫视第一,截至日前《2018中国好声音》第一期网播量为1.4亿。全新归来的《2018中国好声音》要想一扫《中国新歌声》的阴霾,重振《中国好声音》的辉煌,尚且任重而道远。
转椅回归,创新“魔镜”,舞美增加故事感,加强情感粘连
飞在空中的座椅两年之后又回到了陆地上,《2018中国好声音》在今年的节目中恢复了以往的“好声音”转身模式,即导师和学员并不见面,纯粹靠听歌声来决定是否要为学员转身。
不同于以往的是,每位导师身后多了一个巨大的屏幕——“魔镜”,选手在上台之前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演唱过程中心仪导师的神态将被实时投放在身后的屏幕上,选手可以根据导师的反应来辅助之后导师选择时的判断。
这样的魔镜设置是真人秀节目深层的情感激发,可以让观众看到更多层次的情感粘连,从选手登台的那一刻起,所有人就知晓了他的心仪导师,从而激发观众的观看代入感——他是否会和最开始的心仪导师走?或是歌曲表演结束后被其他导师“抢走”?
而学员们在等待上台的同时不再是单独入场,而是会坐在同一候场室观看舞台上学员的表演和导师的反应。这样的设置相比以往的单线剪辑,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互动性,如在第一期中,因为李健的幽默言辞,候场室一位女性学员激动道:“我都快被李健圈粉了”。候场室的设定不仅使学员可以观察场上情况,也能使观众看到更加个性鲜活的学员形象。
选手被选中后也并非直接离场,而是站到每位导师对应的“荣誉站台”。整个节目形成候场室、主舞台、导师席、荣誉站台等多个区域,相比以往舞台的单调设计,本季舞美更加复杂多元。同时,这样充满故事感的舞美设计是之前六季所不具备的,这样的设定也使得今年的《2018中国好声音》充满了更多期待和可能。
点歌上场,不服battle,赛制对抗感增强,悬念跌出
除了全新的魔镜设置,本季导师手上的盲选轮名额也减少,每位导师只有6个名额,和导师互选成功的学员会坐上对应导师的“荣誉站台”,当导师的6个名额满员时,不同于以往的选人截止,而是导师仍然可以转身,此时如果学员选择了导师,他将从已坐上站台的6人里选人battle,进行名额的实时争夺。
这是《中国好声音》第一次在盲选阶段启用如此具有激烈竞争性的赛制,排在后面的学员将会更加紧张,即满员时不但需要打动导师转身,还要挑战之前的优秀学员,这一改变增加了选手的展现机会,除了音乐之外,他们将展示自己在面临PK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绪和反应,更加聚焦选手本身而非导师表现,对抗、悬念得到放大。
在第一期的节目结尾便为第二期埋下了这个悬念:谢霆锋战队已经满员,下一位和谢霆锋双选的学员将进行battle,正如谢霆锋所说的那样,相较于选人,他更期待的是battle。而这种对抗性和冲突性正是节目借鉴了近两年网综选秀的玩法。
在不服battle的赛制下,排在后面的学员难免更加紧张,那如何保证公平?——所有学员出场顺序由导师手里的“歌单”决定,这也是本季节目的颠覆之一,导师并非像以往那样被动等待学员按照顺序一一演唱来进行学员的争夺,而是会提前拿到所有学员即将演唱曲目的歌单,根据歌单来进行“点歌”,被点到的学员上台进行表演和考核。
而这种“点歌”加“battle”的形式下,也意味着如果没有导师转身,学员将会直接面临淘汰,与往届所有导师会再度转过来与学员进行交流截然不同,赛制更加残酷,选手的命运感会更加悲壮,也正因如此,比赛的节奏变得更为紧凑。
网感元素增强,如何抓住网络“原住民”
中国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有三个高潮,2005年的《超级女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三个阶段的出现与中国媒体的变迁紧密相关,媒体的组织和商业模式产生变化,同时观众也完成了成长迭代。
正如《中国好声音》总导演所说,这是一档陪伴一代中国人成长的节目,本季许多刚高考结束的学员就是从小学开始看着这档节目长大的,《中国好声音》对于这代学生的意义,就是炎热假期中的冰镇西瓜。
而2012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学员遍地开花火遍大江南北之后情况却逐渐不再理想,收视率连番下跌的同时,甚至出现了冠军微博粉丝不足两万的情况,可以看出,现在这一代观众对内容的挑剔程度与原来完全不同。这也是《中国好声音》这档老牌国民综艺所要面临的创新难题。
在中国媒体市场这七年的发展进程中,商业模式中粉丝经济、体验经济、小众经济的要素在不断增加,从《中国好声音》本身出发,现在的观众和六年前已经不同,第一代观众是从大众媒体到网络媒体的“移民”,而现在的观众则是网络媒体的“原住民”。
从去年网综爆款的《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到今年全民养成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便是最好的佐证。而历经七年的《中国好声音》这一季中出现的候场室选手群像、不服battle、导师荣誉站台等元素,强调剧情线、对抗性、冲突感和紧凑性,都是在引入互联网选秀中的网感元素。
正如《2018中国好声音》发布会上爱奇艺综艺采购中心总经理所指出的,现在的《中国好声音》已经是一个王牌节目,但他仍需要更强大的策略和伙伴,爱奇艺将在新的网络媒体时代用“短视频”支撑的方式为《中国好声音》提供平台支持,这也是为了契合新的网络媒体“原住民”的播放习惯。
全新的策略,全新的舞美和赛制,这季充满了故事感、对抗感、冲突感和命运感的《中国好声音》是迎来新的热潮,重现第一季的辉煌,还是背负着“换汤不换药”的质疑继续负重前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