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被盗用,海淘还安全吗?

最近一名消费者刘先生在海淘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商家用来清关了。除了一些小型电商平台之外,甚至还有几家大型电商平台使用了他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了清关,在报警之后还有人继续用他的名义进行清关。

    其实这类问题以前就出现过,个人信息“被贷款”“被刷卡”层出不穷,这次是“被清关”。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赶紧仔细查了下。

1.什么是海淘免税额度?

    2016年4月开始开始,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根据这个政策,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不再按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是人民币2万元。额度内的交易,关税为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全额征税。

    简单来说个人每年有两万元的额度可以免关税,当然根据增值税的规定,增值税并不免税,所以我们在海淘的时候会有增值税。但是超过两万元的额度的海淘消费就要同时交关税和增值税了。2017年是正式实施这些政策的第一年,但是实践中已经发现有些公司发现了“商机”,专门为“水客”提供通关服务。

查询地址:海关总署下属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额度查询平台http://ceb2pub.chinaport.gov.cn/limit/outIndex(点击进入查询)

2.个人信息被用来清关,海关不管吗?

  得知个人信息被清关了之后,有记者拨打了海关12360咨询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事件他们已经遇到很多了。

工作人员:我们之前也有收到其他消费者跟我们反映过这种事情,一般就是您的个人信息被盗用了,有可能在某个地方被泄露了,所以有人冒用您的名义去进行通关,额度涉及比较大,而且是比较经常的话,建议您跟公安部门报案处理,因为海关这边是没办法去判断说是否是您本人操作。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很多时候都需要使用姓名和身份证号,他们也无法查清个人信息是在哪个渠道泄露的。

    我们查了海关总署跨境电子商务中对于清关的规定,“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对购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个人(订购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并向海关提供由国家主管部门认证的身份有效信息。无法提供或者无法核实订购人身份信息的,订购人与支付人应当为同一人”这里能够看到,只要电商平台拿出个人身份信息即可进行清关,至于身份信息的核实工作是电商平台的责任。有人曾透露海关对类似电商品台的跨境商品都是批量清关的,如果每个单子都要核对身份效率太低。

    在这个案例中,刘先生查询自己名下的海淘记录,发现通关表中订购人和他本人信息都不相符。在向真实订购人核实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人也不清楚自己曾经买过这些海淘商品。

3.那身份信息是如何被盗的呢?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受害者都曾经有海淘的经历。被盗用的信息大多是通过所谓的为水客代为通关的平台进行后台交易。但是受害者的信息他们是如何拿到的呢?

    一些受害者向公安机关报案,也有些被受理,并拿到了报警回执。但是有些派出所表示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没有接触过走私的案子,不知如何受理。即便立案,如果没有正确侦办途径,也没有意义。

    我们不难发现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受害者信息被盗用后利用关税政策偷逃关税,但是我们很难去避免这些个人信息被用在其他不法之地。这也是消费者更为担心的地方。这个案例中暴露出来两个问题:一是海关在执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时候仅依赖电商平台提供的信息,电商平台没有履行核实购买人身份的义务;二是一些不法平台盗用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刷关税免税额度。

    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到相关政府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反应滞后,不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更新相关技术手段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反过来说,这一项原本应该由政府部门进行积极作为的工作,只能由公民自己进行消极保护,我们只能反过来不断提示消费者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是,在这个本就是弱者对强者,地在暗我在明的局面里,作为消费者千防万防也只能保护自己一二,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信息被盗用,海淘还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