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v9能给ARM带来新一轮腾飞吗?(人工智能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篇

ARMv9能给ARM带来新一轮腾飞吗?(人工智能篇)_第1张图片
图1 ARMv9发布 [1]
  自从2011年10月ARM发布ARMv8以来,一晃已经过去了近10年。在此期间,ARM的芯片出货量从11年的79亿片 [2]涨到18年的229亿片 [3],收入从11年的约7.85亿美元 [4]涨到19年的18.98亿美元 [5],非常的成功,其中两个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ARMv8引入了64bit,从而让ARM从低端处理器一跃进入PC和服务器领域,其影响力从最近苹果在MacBook和Mac mini上使用ARM替换x86可见一斑。
  2. TrustZone被ARMv8-M引入嵌入式领域,为目前万物互联大趋势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护能力。
ARMv9能给ARM带来新一轮腾飞吗?(人工智能篇)_第2张图片
图2 ARM芯片出货量一览 [3]
  但ARM近两年的表现似乎不再亮眼,ARM曾经在IP市场占用率上达到过50%,2019年却已降到40.8% (2018年是44.7%) [6],2019年收入只上涨3.4% [5]。ARM今年3月发布ARMv9,自然是想借着新技术继续之前的发展势头。但ARM能得偿所愿吗?   本文试图介绍ARMv9的相关技术,但目前ARM并未开放太多技术资料,因此很多内容不够详实,敬请谅解。 # 人工智能上的野心   ARM在ARMv8推出后,近十年间陆续推出了各种扩展,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其中很多都是针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的,比如在ARMv8.1-M中引入MVE(M-Profile Vector Extension),就是为M系列增加AI的处理能力。而在A系列ARMv8.2中引入的SVE(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更是增强了向量处理,机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等AI各方向的能力。ARMv9更是将其升级到SVE2。据说Nvidia斥资400亿美元收购ARM就是看中了这点。下面我们就看看ARM为了AI布局推出的SVE/SVE2是个什么技术。   在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并行计算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基本方法,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通过增加硬件冗余,提高单位时间执行的工作量。而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分成3类:指令级并行技术(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数据级并行技术(Data-Level Parallelism)和线程级并行技术(Thread-Level Parallelism)。SVE和NEON就是ARM提供的数据级并行的技术方案。 ## 邯郸学步(NEON)   在ARM推出SVE前,NEON已经为多媒体等相关应用场景服务了快20年了。NEON是和Intel的MMX, SSE2, AVX, AVX-512技术类似的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技术,通过增加数据寄存器的位宽,从而提供单条指令处理一组数据(向量)的能力。NEON在ARMv8中提供的是128bit寄存器位宽,相对于AArch64的标准指令处理的是64bit寄存器位宽增加了一倍。NEON可以使用一条指令分别处理如下数量的数据:
  • 16个8-bit数据
  • 8个16-bit数据
  • 4个32-bit数据
  • 2个64-bit数据

比如说,如下指令就是使用一条指令完成了4对32-bit数据的加法运算,其中的V8/V9/V10是3个128bit寄存器。

ADD V10.4S, V8.4S, V9.4S

ARMv9能给ARM带来新一轮腾飞吗?(人工智能篇)_第3张图片
图3 NEON加法指令示例 [7]

  但不管是NEON,还是Intel的相关技术,随着被操作数寄存器位宽的增加,会遇到指令数量激增的问题。比如在NEON中,如下的指令虽然用的是相同的寄存器,也都是加法,但翻译后却是不同的指令。

ADD V10.4S, V8.4S, V9.4S
ADD V10.2D, V8.2D, V9.2D

可以设想,当扩展到SVE要求的2048bit寄存器位宽时,所需要增加的指令数对于ARM这种等长精简指令集(RISC)的指令编码空间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ARM处理器的设计目标涵盖从嵌入式轻量设备到高性能处理机群,类似NEON和SVE这样的SIMD指令,典型是针对高性能计算的,所以把针对高性能处理的设计使用在嵌入式领域,不管是成本还是功耗都是不能接受的。

青出于蓝(SVE)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ARM就推出了SVE技术。首先是32个Z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的位宽从128bit到2048bit是实现相关的。因此针对不同的设备就可以使用不同的位宽,嵌入式处理器可以使用128bit来节省功耗和成本,高性能处理器可以使用最长的2048bit提供最好的并行性。
  另外SVE技术中的VLA(Vector Length Agnostic)算法可以在运行时断定硬件的真正位宽,从而实现相同的image(不需修改代码,不需重新编译)直接跑在支持SVE的不同位宽的处理器上,比如嵌入式设备和高性能机群上。
比如上面的NEON指令的例子,对应的SVE指令为:

ADD V10.S, V8.S, V9.S
ADD V10.D, V8.D, V9.D

可以看出,SVE指令中去掉了描述并行度的向量长度,从而减少了指令数,节省了指令编码空间,也提高了执行的效率(更好的指令cache命中率,更快的指令解码等)。但SVE是如何断定向量长度呢?
  使用如下的C代码举例说明:

void example01(int *restrict a, const int *b, const int *c, long N)
{
     
  long i;
  for (i = 0; i < N; ++i)
    a[i] = b[i] + c[i];
}

这段代码对应的汇编为:

    # x0 is 'a', x1 is 'b', x2 is 'c', x3 is 'i', x4 is 'N'
    mov     x3, 0 # set 'i=0'
    b       cond  # branch to 'cond'
loop_body:
    ld1w    z0.s, p0/z, [x1, x3, lsl 2] # load vector z0 from address 'b + i'
    ld1w    z1.s, p0/z, [x2, x3, lsl 2] # same, but from 'c + i' into vector z1
    add     z0.s, p0/m, z0.s, z1.s      # add the vectors
    st1w    z0.s, p0, [x0, x3, lsl 2]   # store vector z0 at 'a + i'
    incw    x3                          # increment 'i' by number of words in a vector
cond:
    whilelt p0.s, x3, x4  # build the loop predicate p0, as p0.s[idx] = (x3+idx) < x4
                          # it also sets the condition flags
    b.first    loop_body  # branch to 'loop_body' if the first bit in the predicate
                          # register 'p0' is set
    ret

可以看到,真正的SVE的加法指令是这样的:

ADD Z0.S, P0/M, Z0.S, Z1.S

SVE技术引入了16个P寄存器,作为一次操作的Z寄存器的bitmask,每个bit代表Z寄存器中的1个byte,因此其位宽是Z寄存器的1/8。其中只有Z寄存器中对应P寄存器bit为1的byte才会被执行加法运算。同样对于load和store指令也存在类似的指令。
  关键的是WHILELT指令,这条指令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向量长度N,寄存器的位宽,自动产生循环代码完成向量加法运算。比如N是75,也就是300个byte,而我们Z寄存器位宽比如是256个byte(2048bit),因此要执行两次加法指令。WHILELT指令在第一次循环时把P寄存器置为全1,第2次把低44bit置为1,其余bit置为0。
  另外,SVE还增加了不连续内存的读写指令(Gather-load/scatter-store),可以一次性从不连续内存中为向量赋值,或写回。
  SVE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可以用来支持并行计算,本文不再赘述。
  通过SVE技术,ARM和日本富士通联合发布了A64FX的CPU处理器,用于Fugaku高性能计算机,最终于2020年6月在TOP500超级计算机排名中位列榜首。

更进一步(SVE2)

  SVE技术在ARMv8里是后期增加的扩展,但在ARMv9中SVE2则成为ARM在AI领域的重要技术基石。SVE是为ARMv8增加了高性能计算的能力,但SVE2可以看作是SVE和NEON的超集,在SVE的基础上,把NEON擅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DSP能力等。因此可以用于未来各种领域:

  • 5G系统的数据处理
  • 虚拟和增强现实
  • 图像处理
  • 智能家居应用

一盘大棋

  前面讲了这么多,其实讲的都是ARM在A系列CPU上的技术投入。但ARM在AI上的布局并不仅仅于此。
  CPU是通用处理器,在AI领域的优势是低成本。但除了ARMv9,ARMv8-M也在不断的发展,ARMv8.1-M中已经增加了向量计算能力和各种AI相关的扩展。类似于ARMv9会包括当前所有ARMv8的能力扩展,相信未来发布的ARMv9-M也会包括ARMv8-M中扩展的AI能力,为更低端的嵌入式设备提供AI的解决方案。
  ARM在Mali系列GPU上已经耕耘多年,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技术能力,具备完整的产品线。而近年来推出的Ethos系列NPU,更是展示了ARM在AI上的决心。其中Ethos-N是针对边缘和云端的AI计算的,Ethos-U则是针对端上AI计算提供的microNPU解决方案。
  ARMv9 + ARMv9-M + Mali + Ethos-N + Enthos+U的各种组合,形成了ARM在AI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图谱。再加上包括ARM-NN,CMSIS-NN等各种相关软件生态的建设,ARM在AI领域下的一盘大棋,已经万事具备,蓄势待发。

未完待续

  本文主要介绍了ARM在ARMv9中发布的SVE2技术,以及ARM在AI上的其他布局,以期窥探其在AI领域的野心。如果仅从SVE2技术点来看,这个升级并未像ARMv8中的64bit一样,能大大拓展ARM芯片的应用场景,因此我并不觉得足以支撑ARM的新一轮腾飞。
  但ARMv9中并不仅仅是AI能力的加强,同时还在安全上做了重要技术更新。下一篇会详细介绍CCA和MTE两个技术。届时我们可以再来看看这个问题,是否能有新的答案。敬请期待。

引用

  1.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6584/arm-announces-armv9-architecture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m_Ltd.
  3. https://www.arm.com/-/media/global/company/investors/PDFs/Arm_SBG_Q1_2019_Roadshow_Slides_FINAL.pdf
  4. https://www.arm.com/company/news/2012/01/arm-holdings-plc-reports-results-for-the-fourth-quarter-and-full-year-2011
  5. https://group.softbank/system/files/pdf/ir/financials/annual_reports/annual-report_fy2020_01_en.pdf
  6. https://www.electronicsweekly.com/news/business/arm-revenues-decline-growing-market-2020-03/#:~:text=ARM%20once%20controlled%2050%25%20of,claim%2018.2%25%20of%20the%20market.
  7. https://developer.arm.com/documentation/102474/0100/Data-processing-methodologies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联网行业知识,&,生态大玩家,arm,嵌入式,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