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疑,成功抓住他人注意力!

背景:

假设你是一家本地剧团的筹款部经理,你的任务是筹募各方捐赠用于维持剧团运作,现今正值年末,你需要准备一下面向剧团董事会的总结报告。

你可以这样写总结报告:

本年度我们将筹款对象锁定为35岁以下的剧场观众,我们的目标是增加年轻顾客的捐款,因为这一群体人数比我们过去的赞助人群要大很多,我们实行了一项电话筹款计划与之接洽,该计划已经推行了六个月,反应率将近达到20%,我们认为相当成功。

这是典型的总结汇报格式,我知道各项事实,我把这些事实按照逻辑顺序排一遍,我会一点一点报告给你,作为一种汇报形式,这种方法很稳妥的也很正常,但完全不具有粘性。

要改进这条信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引起听者的兴趣,而不是把事实强迫喂给对方,接着我们试着添加少许新闻预告的手法。

好奇心的缺口理论: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好奇心就会产生,有缺口就会有痛苦,要解除这种痛苦,就得填满知识缺口。

我们总是倾向于直接告知他人实施,但事实上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对方意识到他们需要这些事实。要让别人觉得我,需要我们的信息,其中的诀窍就在于要先点名他们目前缺乏这种知识,我们可以提出问题设下谜团,也可以告诉对方其他人知道一些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给对方展现一些结果未知的情境,像是选举体育赛事,悬疑故事等,我们还可以鼓励对方猜猜结果。

那么如何应用好奇心的缺口理论来写这份报告呢

(1)首先提出问题,设下谜团:

本年度我们着手解答下面这个问题,剧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人数占观众总数的40%,捐款金额却只占款项来源的10%,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做一些假设:

据我们推测,这一群体可能并不了解我们剧团主要依赖捐赠赞助来维持运作。

(3)依照这个假设,那么如何进行解决呢!

因此我们决定通过电话向他们简短介绍剧团的经营状况和最新剧目。

(4)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并以此设下悬疑。

电话计划试行了六个月,我们本以为反应率能达到10%就已经很成功了,再告诉各位实际结果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这个计划的来龙去脉。

我们的目标不在于总结事实,而在于让你有欲望,想要了解这些事情,然后才告知你想知道的事情。

这份报告的改进之处在于结构,而非内容。说老实话,这条信息并不是特别有意思的悬疑故事,他绝对没有办法跟好莱坞电影进行对比,不过在制造训练层面,我们的大脑极为宽容,这种格式本身就很吸引人。

要持续抓住他人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单用好奇心的缺口理论,小小一点悬疑可以往前迈进大大一步,新闻预告式的方法可以用于形形色色的情境之中,用于各式各样的观点之中,要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效,我们应该把思考逻辑从我想传达什么信息,转换为我希望听众提什么问题。

以上内容整理于《让创意更有黏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巧设悬疑,成功抓住他人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