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伴幸福成长

作家曹文轩认为:“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古人亦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面对变化发展的世界,面对视野开阔的学生,更应该把单纯的求知阅读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读到老、学到老。

闲来无事,查看今年当当网的账单,自己不禁十分吃惊:没想到,平日里手指动动就在不经意间买了这么多书。在静心翻看书目的过程中,我的内心竟颇有几分自豪之感。虽然平日里工作繁忙,真正静下心来细读的书籍不及所囤数量的三分之一。可是我发现,当自己随心所欲地把自己想要的书籍囊括家中时,我的内心竟也随之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蓦然间,那青涩懵懂、知识匮乏的少年时光,还有那见识短浅、扭扭捏捏的自我,已随着缕缕书香的氤氲滋润悄然消失在时光深处。

大学时期,真是读书的好时光。心性单纯,记忆甚好,十指不沾阳春水,趁着一腔热情,尽情去追求书中的诗意和远方。我就读于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在那里,一棵干枯的幼苗得以慢慢滋养。潇洒飘逸的李白、旷达豪放的苏轼、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身诗意的林徽因浸润了我的心田。身边的同学也个个知识渊博,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在和他们的交流探讨中,我才真正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在含义。

上大二的时候,我有幸接触到大量教育研究和语文教学的专业期刊杂志,比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教师博览》以及语文教学方面的《中学语文教育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这些专业杂志不仅极大地开阔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找到了努力前进的方向。我像一棵树根,拼命汲取这块文学土壤里的养料,也渐渐感受到枝繁叶茂的无限快乐。

毕业后,带着老师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在我看来,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特别有学问、非常有人文底蕴的人,但这些都是长期积累、切磋琢磨的过程。欲教好书,先多读书。为了尽量弥补自己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近年来,我订阅了很多专业期刊并认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欣喜与困惑,写下一篇篇教学反思。在这些专业书籍的引领下,我进一步知道了“中华语文网”等网络平台。

于是我又开始在这些教育网站上,尽情学习窦桂梅、王君、董一菲等一批语文特级教师的博客文章,以点带面,开始了我的“叶脉式阅读”。如果遇到喜欢的文章,我还会进一步购买阅读他们的教育著作,潜心学习,努力使自己向专业成长的青草更青处漫溯。

惊喜的是,在研读王君老师的《一路修行做老师》《王君与青春语文》的过程中,我不仅被她倡导的“青春语文”的教学思想深深折服,还及时关注了“语文湿地”、“青春语文之家”等微信公众号。

从此,每天最美好的事情便是利用夹缝时间打开“语文湿地”的微信公众号,及时阅读各位语文大咖的教育随笔、读书故事、评课反思……在广泛汲取前沿理论的同时,我尝试着用理论指导教学,再用教学去反观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思考着、探寻着、前行着。

这样的读书方式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而且极大地开阔了我的专业视野,让我获得了拔节般的专业成长。

除了语文教学,日常班主任的工作也十分琐碎,为了让不再年轻的自己尽快胜任各项班主任工作,我又开始去书中寻找智慧。开学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便读完了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希贵的《学生第二》等书籍。最近正在读王君老师的新书《一路修行做班主任》。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我渐渐明白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学会运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要坚信教育是缓慢的事业,不能简单粗暴的去束缚学生,强行改造他们。面对学生的错误,宽容比批评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学生非原则性的过错,我经常会拿起“表扬”的武器机智勇敢地对付“忘乎所以”的学生,既为他们指明错误,也要时刻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挖掘发扬他们的闪光点……就这样,我探寻着前辈们的足迹,接受着班级管理教育理论的洗礼。在教育教学路上,我再次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欣赏韩愈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会让教师呈现出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育。会让同样的工作,拥有不一样的心境。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热爱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素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底气十足地站在讲台上,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成长轨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自己在慢慢前行的脚步中,以书为伴,快乐修行,最终成长为一名让自己满意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书为伴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