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工作空闲时间看完了破蚕成蝶这本书,如果从这边书的定义来看,我现在在公司的职位是一名交互设计师而非产品经理,其实我从内心是认可这样自我角色的转变的。除了对于角色的认知外,慢慢的还形成了2个结构化思维方式,让我在考虑任何产品时都能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产品,第一:出现一个问题 >> 需要为什么人解决这个问题 >> 如何解决 >> 如何增加趣味性;第二: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产品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其实这两个说的是同一个事情——人,场景,功能,需求间的相互关系,只是第一个更加偏向于解决具体的事情,而后者更能把握产品的大方向。接下来具体讲一下人和需求。
(一)用户
(1)如何看待用户
1.用户说的不一定是心中所想的(真实使用时,做决定时,询问时)
2.用户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是需求(用户表达是直观的而需求是隐藏的)
3.该用户是不是你的目标用户
4.用户意见不一定专业
(2)看待用户:
1.根据目标用户考虑(提出要求的用户是你的目标用户么:)
2.根据使用场景考虑(发生在什么场景?合乎实际的使用情况么:)
3.根据目标用户目标(真实需求)考虑(用户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需求了么?)
4.根据产品定位考虑(用户提出的要求符合产品的定位么?)
5.根据项目资源考虑(这个要求需要多少资源?价值多大?立即开发么?)
(二)需求
(1)需求来源:用户调研;用户反馈;竞品分析;产品数据。
(2)需求处理:
1.筛掉明显不合理的需求(目前不可实现,价值不大,无适合场景)
2.挖掘用户目标(用户真实需求是什么)
3.匹配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主要功能,产品特色)
4.考虑项目资源/定义优先级(实现成本,商业价值,用户价值)
从结构化思维考虑产品后,具体到工作当中,根据每个人所处的公司环境及团队在实施的工程中还是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说无外乎会面临三种情况:理想状态;现实状态;竞品状态,具体如下:
(2)理想的需求分析过程:
1.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功能范围,产品特色);
2.需求采集(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
3.需求文档(功能,内容,优先级);
(二)现实的需求分析过程:
1.需求文档(领导要求,看竞品,拍脑门);
2.设计目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
3.设计需求(功能,内容,优先级);
(3)“抄袭”竞品的需求分析过程
1.竞品界面(界面样式,操作路径,任务流程,用户需求);
2.设计目标(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产品数据);
3.设计需求(功能,内容,优先级)。
从用户到需求,这个阶段我们对于要解决什么要的问题,用什么样的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产品的定位自然就出来,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产品定义(适用人群;主要功能,产品特色);另一方面:用户需求(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目标)。这样对产品就有了一个宏观上的把握,接下来就要谈谈产品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产品设计过程。
(三)设计草图
从需求到界面还隔着一扇门,而这扇门是信息的组织和任务的设定,在完成导航设计,大概的草图就出来了。
(1)信息组织:(逻辑归类、卡片分类)信息架构是导航设计的基础。
(2)导航设计:涉及到用户习惯和产品逻辑,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导航的自我解释、深广度的平衡,用户所示信息与商业推广信息的平衡、为主要功能和常用功能设置快捷入口)
(3)设计任务:(任务流程图>页面流程图>页面交互、分解用户任务、排列任务优先级、组织合并相关任务)
(4)引导用户完成任务(相似性引导、方向性引导、运动元素引导、向导控件)
(四)设计友好易用的界面
(1)如何简化复杂的操作(减少冗余步骤和干扰项、将复杂操作转移给系统、简化操作方式、优化操作过程);
(2)信息量太大,页面怎么摆(让页面层次不言而喻:逻辑相关的在视觉上分为一组、内容或重要程度不同的在视觉上体现出差距、逻辑上包含关系在设觉上进行嵌套;让重要信息“逃出来”,将次要信息“藏起来”);
(3)理性的规划和感性的界面(以人为本的界面设计、帮助用户找到想要的东西、吸引无目标用户、符合用户的心里模型)
(4)捕获用户的芳心(拟物化的视觉、隐喻化的操作、可控的感受、积极的反馈、贴心的提醒、互动的乐趣、惊喜的力量、情景的烘托)
(5)快速表达想法纸面原型
(五)好的设计需要表达——原型
(1)标准的原型应该包含什么内容(1.变更日志、版本说明、信息架构;2.任务流程与页面流程;3.线框图和交互说明)
(2)画线框图(1.通过明暗对比表达;2.不使用截图与颜色;3.合理的布局;4.遵守栅格规范;5.标记第一屏高度;6.表达情况UI逻辑;7.考虑视觉实现后的效果;8.了解视觉趋势)
(3)重点说一下交互说明:(1.尽量使用真实、符合逻辑的数据内容;2.不遗漏特殊状态的描述;3.避免过长的说明;4.避免流水账式的说明:流程图代替文字说明、用表格罗列各种状态、巧妙组织文字说明、制造动态效果;5.关于重复出现的模块;6.如原型有修改,不要口头沟通,而要更新交互说明并告知大家)
1.限制(范围值:数据的取值范围;极限值:数据显示的限制);
2.状态(默认状态,常见状态,特殊状态);
3.操作(常见操作,特殊操作,误操作,手势操作:点击,滑动,拖动,放大,缩小,长按,双击,横扫,摇晃);
4.反馈(提示,跳转,动画)
5.交互说明例子:
if 在订单确定满足一下条件,返回到购物车页面(该页面显示变动的信息)
case1:库存下降,切少于用户的股买量
case2:价格变动
case3:case1&case2
else:跳转到订单成功界面
(4)关于设计规范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能会考虑制定设计规范:1.大型且重要的产品;2.产品结构、页面类型、UI组件相对较单一;3.项目人手充足、时间较充裕;4.品牌风格、主题风格已确定完毕,品牌备忘和梳理势在必行;5.产品线日益丰富,后续设计一致性和可循环的要求被提高;6.产品结构壮大、新人不断涌入,沟通和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分类:
1.纵向考虑:交互规范和视觉规范
2.横向考虑:产品战略级方向的大规范和单个项目中的设计小规范。
(六)项目跟进
(1)原型设计评审(1.设计评审的目的:检验目标、发现问题、达成共识;2.评审前的充足准备:事先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准备各种设计依据、做好会议邀请工作;3.如何在评审中掌握主权:主导流程——明确设计方向>阐述设计分析>展示设计方案>引导讨论、提高效率,控制话题、区分和收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4.评审后的分析与跟进)
(2)视觉稿设计评审(1.对交互稿理解是否正确;2.拒绝毫无发挥的视觉设计;3.关注视觉层次是否足够清晰;4.关注交互细节和状态标注;5.在审美方面不要过分干涉)
(3)开发阶段注意事项(1.勤于沟通;2.统一的规范和标注;3.设计走查)
(七)成果检验
(1)上线前(可用性测试,A/B测试)
1.可用性测试(设计任务>招募用户>进行测试>分析问题):定性分析,样本量少,结果未必可靠,可以了解用户的想法。
2.A/B测试(1.设定衡量标准;2.对同一个用户呈现相同的页面;3.保证两个版本同时测试;4.单一变量 ):样本量大,结构客观,不过很难直接通过数据了解背后的原因。
(2)上线后(产品反馈,用户数据)。
(八)自我修炼
1.需求变动多;
2.过于主观;
3.过于关注细节;
4.不能合理安排时间;
5.不负责任;
6.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
交互设计师谨记:
1.不懂得平衡
2.定位局限
3.抱怨多,建设性意见少
4.视野狭窄
5.专业技能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