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打开生命通道!翼龙-2无人机亮相“应急使命•2021”演习

【环球网军事/航空报道】5月14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贵州安顺机场起飞,奔赴四川雅安,参与国家“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搭建信息平台、打通“生命通道”。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是应急管理部成立三年来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习。


5月14日凌晨,星空下 给无人机充电 。岳书华摄


国务委员、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黄明,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四川省省长黄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现场观摩演习。


演习模拟四川突发7.5级地震,灾区房屋倒塌损毁严重,造成大量人员被压被困,当地电力、通信、道路、桥梁部分中断。这次演习对标实战要求,具有实战性、联合性、检验性、引领性等特点,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按照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统筹国家和地方抢险救援行动,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优势、军队应急救援力量突击优势、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技术优势和社会应急力量辅助优势,检视国家和地方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探索完善通信空天地一体组网、力量空地一体投送、多层级多力量统筹指挥等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5月14日凌晨,方舱工作人员工作。岳书华摄


地震一级响应启动后,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调派“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快速飞抵雅安震区执行灾情侦察、应急通信任务。“翼龙”无人机空中通信平台是航空工业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能够保障雅安全境专网通信,为国家现场指挥部指挥调度、视频会商提供强力保障。“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可应用卫星遥感、空中勘察等技术,实时获取受灾重点区域、山体崩塌(滑坡)、堰塞湖等灾情,为指挥部第一时间确定救援救灾重点方向以及动员和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救援工作第一时间打开生命通道。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通过采取公网、专网、卫星通信方式互为补充,针对灾区 “三断”(断路断电断网)情况,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为国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展现了航空工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新成就。


5月14日凌晨,准备就绪。岳书华摄


实战演习测试结果表明,“翼龙”光电吊舱图像清晰、雷达数据齐备、航测地图精准,现场音视频数据与应急管理部指挥大厅实时交联,实现了实时调度和高效指挥,充分体现了“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的实战保障能力,解决了断路断电断网极端情况下,“力量突不进去、信息传不出来”的实战难题。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航空工业配合国家应急管理部连续开展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实战实战演习,以高端航空装备研发积累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发展具有技术前瞻性的基础设施,解决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瓶颈难题。航空工业作为航空装备研制生产的“国家队”,竭力保障着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能力建设,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


5月14日凌晨,机务保障。岳书华摄


回首2008年汶川地震,如果有“翼龙”这样的先进航空装备,将第一时间打通生命通道,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今,无人机凭借响应速度快、空间限制小、救援能力强等优势,已逐步成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为及时掌握、准确研判灾情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参与实战演习的应急通信保障型“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是由航空工业所属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翼龙”无人机系统平台的基础上,针对国家应急管理需求,为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该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该型无人机搭载了光电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具有航程远、留空时间长、承载能力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多种极端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公/专网应急组网通信、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并融入应急指挥体系,是我国应急救灾保障的新力量。


5月14日凌晨,无人机起飞,空中留下一条绿色的飞行轨迹。岳书华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时间打开生命通道!翼龙-2无人机亮相“应急使命•2021”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