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引用毕淑敏的话:生活本没有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她也写过一篇文章《你很重要》,我想,若是我们对别人,对这个世界很重要,那意义不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嘛。
但是,该怎么活出意义呢?
一、我想,我们可以从找到身边人的需求开始,亲人,家人,朋友,同学,同事。
往往我们会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长或者技能而感觉不能满足别人的需求,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一场年会,能歌善舞的人自然不用发愁,排练好上台直接表演就OK了,没有演艺参能的你,就真的没机会了吗?不见得,任何一种活动,往往都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幕后台前,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协调。那这些活动中就没准儿有了你的用武之地。而即使是一个龙套,你认认真真的保证了自己这一环节没有问题,即使大家暂时没有赞扬你,你仍然满足了需求——自我成长的需求,积累他人信任的需求。而自我的成长和他人的信任,不就是最重要的吗?
二、生活的意义,就是拥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记得高中第一次参加校运动会,报了长跑的项目。在赛场上热身时,才发现身处比赛中的感觉和坐在看台上看比赛是有多么大的不同。若是当初退缩了一下,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这种感觉——赛前的紧张,前半段的呼吸困难,后半段找到节奏渐入佳境,最后抵达终点赢得同学老师的欢呼,上台领奖……生活的意义,都是在点点滴滴中,每一次选择勇敢一点点,积极一点点,最终我们进化的样子,相信你自己都会不敢相信。
《佛陀传》中,弟子问悉达多,如果一切皆是梦幻泡影,那什么是真的?悉达多拿起一个橘子答道:若你此刻吃这个橘子,你心无旁骛,用心品味橘子的味道,它就是真的。若你想着别的,这橘子就是不存在的。
活着的意义,在于此刻的用心,认真做好当下的事情,哪怕是吃一个橘子,你都可以吃的不同寻常。时间就像一卷胶卷,若我们总是匆匆忙忙,这胶卷上记录的便都是模糊的影像,回头看时,你已经无法记得你做了什么 ,更寻不到意义所在。
三、通过践行,把意义“做”出来
我曾经有多一段时间,知识焦虑症特别严重,订了很多专栏,买了很多书,每天不是听专栏,就是看书,社交活动能推就推掉,周末跟家里说需要学习,就不回去了。即使这样,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更焦虑,更急躁,工作的事情也处理的虎头蛇尾,纰漏频出。
后来,看到笑来老师说的坐享,选择了停下来,什么都不听,不看,坐在椅子上闭眼睛想,我是不是努力的方式错了,接着想,这焦虑的根源在哪。不知过了多久(其实是半个小时),突然脑子中冒出三个字:“急不得”,然后是三个字变成了一个公式:“急=不得”。那一刻,我如释重负,恍然大悟。原来这无头苍蝇一般的学习,是注定没有收获的。
找到问题的根源,接下来解决就容易多了——制定计划,每天学习哪些内容,多久做一个总结,然后再更新,补充新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了计划的内容,再不多看一眼,多听一课,多出来的时间用来陪父母,跟朋友吃饭,打麻将,或者自己打游戏看电影。至此,生活才又回到了正轨。
再后来,我把这个公式说给身边焦虑、急躁的朋友,他们都觉得确实是这样,但如果仅仅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而不做,还是于事无补的。
人们说,我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背后的原因很好解答:没有把这些道理内化,仅此而已。如何内化?佛教讲的“戒、定、慧”中的“定”就是内化的过程。比如我们首先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眼下的烦恼,然后想它产生的原因,是外因引起的——别人对我们的不公平对待,还是内因——我们多虑,怀疑,嫉妒产生的; 原因找到后,再去想着烦恼是不是真的值得浪费我们这么多精力,玷污我们的心情,甚至由于我们的烦恼,而忘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往复,就渐渐的能快速的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将宝贵的注意力投入到当下,那些更重要的事情中。认真生活,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因为你做到了。
我们认真活在当下,并不与笑来老师说的“活在未来”矛盾。因为“活在当下”,并不是“困在当下”的意思,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这世界发展的方向,从而影响我们做更好的选择,更大概率的赢。方向定好了,剩下的就是将此刻的注意力,投入到那伟大计划的实施当中,不急不缓,从容淡定。方向对了,我们还怕什么,我们不急,因为急=不得。
我想,如果我能利用好每一天中多数的时光,跟时间这位朋友融洽相处,即使光阴流逝,它们依然会在我的记忆中不断闪现。正是有了这些片段的积累,才有了今天和未来的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生活,生活的意义,我想不过如此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