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则地铁广告引发的“学习”思考

版权声明:原创作者为戴德文,本文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及原文出处。

上周末去广州,在地铁里看到了两则广告。当时看了后,我的内心为之一震,感觉戳中了我的痛处,立刻拿起手机抓拍了下来:

每个时代都会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由两则地铁广告引发的“学习”思考_第1张图片
1

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

由两则地铁广告引发的“学习”思考_第2张图片
2

虽然它们只是某些学习机构的广告,但却向我们传递出了一种重要的信号:

这是一个全民学习的时代

这个时代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速度早已非昔日的“日新月异”,而是达到了“分新秒异”、呈几何数量级地暴增的程度。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我们都必须要面对这个事实,毕竟它不因我们的个人喜好和意志而改变。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改变自己,我们生活的社会也像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

所以,剩下的问题就变成了: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

然而我们并不喜欢改变,我们更喜欢稳定,喜欢待在“舒适区”,这种“避险意识”早已写进了我们的基因。但在这个世界,变化才是永恒的不变。与其将来某一天“被迫改变”,不如当下主动作出改变。改变是观念更新的结果,而学习则是观念更新的原因。

我想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样的困惑:在如今知识变现越来越容易的时代,我们才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才终于明白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正如李笑来先生在他的专栏里面坦言:

我一直有一种冲动,我觉得那句话应该改成:知识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

我深表赞同

但“吾生而有涯而学无涯”,每个领域的知识体量都无比巨大,我们往往无从下手,也常常容易陷入“学习焦虑”:越学习越迷茫,越感觉自己的渺小无知。

我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理解但必须要改变的现象。

“可以理解”是因为,我们往往会为了获得那种虚无的安全感而从众、随大流,而我们往往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其实,这是我们的一种“认知偏见”。根据伟大的查理-芒格先生的“人类误判心理学”理论,我认为它应该是“避免不一致性倾向”、“避免怀疑倾向”和“社会认同”三种错误倾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害怕表现得与周围的人不一样,于是我们的行为很容易为了与他人趋同而无意中忽略或者跳过了自己的思考。

因此,它虽然可以“理解”,但必须要改变。

我们不能因为周围的人在学习什么或者当下流行什么就学习什么,那样会非常被动,也容易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那我们究竟要怎么学?

在此,我要隆重推荐那本被众多学习高手和牛人推荐过的书——《穷查理宝典》。书名看似是本“成功学”的鸡汤书,实则不然。无比真诚的查理-芒格先生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他在各个学科领域毕生的学习心得与经历,满满的学习干货,“宝典”二字实至名归。

由两则地铁广告引发的“学习”思考_第3张图片
《穷查理宝典》

也许有人没听过查理-芒格的名字,但我想应该没人没听过股神巴菲特的名字,他便是巴菲特先生多年的合作伙伴和“顾问”,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富可敌国的投资家和慈善家。

这本书的完全版我已经拜读完,现在正在重读第二遍。我决定,将来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拿出来研究、学习一遍,以作为自己精神和行动上的指导。

下图为浓缩后的珍藏版,尚未阅读过的读者建议购买完全版。

查理先生指出:我们必须要突破人为划分的学科界限,学习各个领域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以搭建我们的思维框架,避免陷入无知的偏见

“各个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即是查理-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我们可能无法像伟人那样做到如此博学,但我们可以由此得到启发:

要学那些更底层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基础知识。

这也即是成甲在他的新书《好好学习》中所提到的“临界知识”,事实上,后者更像是《穷查理宝典》的解读版和践行版。

查理芒格先生一再强调思考模型的重要性。以我个人的理解,“思考模型”就是指各个领域的非常重要的科学理论框架,比如:工程学中的安全冗余、医学中的双盲测试、统计学中的概率论和复利效应等等。

他认为,只有掌握了大量的重要的思考模型,才能有效提升认知水平,提高思考质量,从而促进学习层次的提升。“手里拿着铁锤的人,会觉得全世界都是钉子”,这就是查理芒格先生在他的演讲中强调过无数次的“铁锤人效应”

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他在他的评论中指出:

找出你最擅长的事情, 然后持之以恒、 乐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

我认为,知识的大厦是由一个个重要概念和思考模型所搭建起来的,因此,对重要概念的准确把握十分重要。我的建议是,以自己的兴趣作为学习切入点,先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再思考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点一点搭建知识框架。有了这些框架和“砖瓦”,我们便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将新知识和原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逐渐融入到我们的实践中,以此作为一种对新知识的内化。

其实,在学习这个领域,我也还是一个入门者,我也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的阶段。虽然对学习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通过一年多以来的学习与践行,我感觉自己收获甚多。在我看来,学习和运动健身一样,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应该放到足够长的时间维度里,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反复打磨每一块肌肉,它才能展现出复利效应的威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足够多的耐心,一点一滴地积累、学习、成长,长成更好的自己。


大家好,我是戴德文。如果你恰好也喜欢我的文章,那就请你不吝点赞关注我吧。

往期文章浏览:
“学霸”养成方法论
努力,不是为了感动自己
【摄影杂谈】用多维度思考驱动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两则地铁广告引发的“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