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我的租房日记

北漂|我的租房日记_第1张图片
1.

多年前的一天,离开校园,第一次租房,和公司里的两个女孩,一个山东小妮子,一个陕西女娃。

年轻无畏,如那时的我们仨,一出手就吓到了公司里的男男女女。

据说,公司里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一同事在中午休息时间小声议论到:新来的三个女大学生在公司对面的国际公寓租了一套房。

这时,趴在工位上午休的一老员工,迷迷糊糊的说到:这是我最近听过最好笑的笑话。

如果这位老员工穿越到多年后的今天,她一定会觉得那句有口无心的话才是最好笑的笑话。

你想想,现在如果还能在北上广租到三千多一套的精装公寓,和老外做邻居,拎包入住,楼上还带游泳池运动房,那恐怕是房东脑袋进水了。

2.

多年前的又一天,第二次租房,少了点无畏,多了些精打细算。

和之前那个陕西女娃,一套城中村的民房。

“城中村”这几个字,有股浓浓的非主流气息迎面扑来。为什么非要给这个村,加个“城中”,就不能直接叫“某某村”吗?就像“中关村”,听起来就很朴实。

非要在城中村的记忆里搜寻一个有趣的故事,莫过于啃甘蔗那件了。

一天,和室友在村子里闲逛,买了根甘蔗,边走边吃,嚼过的皮顺势吐在一路蜿蜒而下肮脏的下水道里,毫无违和感。

过了一会,我下意识地拿出一个塑料袋,把嚼过的皮都装了进去,室友纳闷极了,问:你咋不吐在下水道了?我答曰:这不快要出村了嘛!

3.

又是多年前的一天,我辗转到另一个城市,公司分配了一间宿舍。

80年代的老房子,虽然拉了网线,刷了新墙,也掩藏不住老一代企业散发出的艰苦奋斗的气息——“吊扇”、“水泥地”、“硬板床”……

住宿舍时期,我平生第一次知道,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有些地方的地板是会“出汗”的、家具上是可以“养蘑菇”的、衣服是自带“加湿”功能的、床上的被褥是能强力“吸湿”的……

后来,我忍耐着宿管阿姨一次次给我介绍对象的热情,努力和阿姨搞好关系,从一楼搬到三楼,又从三楼西边搬到三楼南边……像“夸父”一样顽强固执地追随着阳光。

4.

两年前的一天,第三次租房。

万万没想到,租房界还有我没有听说过的词语——“隔断间”,没有听说过的形式——和陌生人“合租”,无论男女。

幸运的是,合租的是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

这次的故事,平淡且充实,只有一条“贯穿线”,贯穿于这次租房生活的始末,填充了无数个孤单、飘零、无聊交加的下班时光。

但是,说起来似乎有点“庸俗”。可谁叫女人的天性就是“聚众吐槽”呢!

有句经典这样说“如果想要和一个女人搞好关系,就在她面前说她讨厌的人的坏话吧”。看吧,其实女人并不像男人理解的那么复杂。

就像村里人吃完饭,总会相聚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开始家长里短。每天下班吃过饭,我们仨会自觉地在客厅陆续就座,开始互相吐槽各自公司里发生的一些鸡零狗碎。

以至于,到后来我都能清楚记得一些她们公司里发生的事情,类似于有个叫张美丽的女员工勾引了一个叫王大柱的小领导,并且王大柱的老婆时隔一年后才知道,并且没有任何哭闹上吊的动静......这样的故事。

5.

上个周,经历了第四次租房,依然合租,这次,男女不分。

新一季的租房故事还在上演。

租房生活的心情一路走低,从走出校门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麻木、厌烦、甚至暴躁……甚至快要催熟90后的30岁中年危机……

租房的过程残酷无情,它轻而易举的就将租房者漂泊、孤单、思乡的情感通通连根拔起,然后再将这些附着在根部湿漉漉的“灰色情绪”浅浅的埋进这个城市的地表,任其滋生蔓延,在下一个不确定的日子里,注定又会连根拔起。

对于离家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大宝宝们来说,租房生活就像是一次从“公主”到“丫鬟”,从“王爷”到“奴才”的人生逆转,更像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有去无回的残酷“成人礼”。

有不用租房的朋友抱怨说,妈妈成天在家唠叨,真羡慕你们自己租房住,感觉人生好自由。

我只能风轻云淡的说一句:“没有租过房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漂|我的租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