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阶段
《超越感觉》一书曾讲过人的心智模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你不行,我不行
第二阶段:你行,我不行
第三阶段:你不行,我行
第四阶段:你行,我也行
人在小时候都是处于第一阶段“你不行,我不行”,对于自身和他人并没有太多的认知,也不会产生因为比较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因为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都是懵懵懂懂的,都是我看你不行,你看我也不行,比较不了,也没什么好比较的。
然而随着年纪的成长,心智的不断成熟,在人群中,逐渐会有人脱颖而出,成为拔尖的人。而这时当你看到别人优秀时,你的内心难免会产生羡慕、妒忌最后可能是恨的情绪,这也处在第二阶段“你行,我不行”。
当我们读书时,看到有的同学成绩很优秀,而自己的成绩一般,与之比较难免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
当我们工作时,尤其是从事销售工作,看到其他同事的业绩很好,而自己的表现一般,这个时候人想的不是“你行,我也行”,而是“我不行,你也不行”。想想看,有多少同事矛盾是因为妒忌而引起的,有多少朋友是因为互相比较而渐行渐远的。
接下来,便是第三阶段“你不行,我行”,这个阶段跟第二阶段并没有什么差别。
你看,当我们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时,一路上克服了很多困难与挑战,慢慢地对自己有了信心。
回过头看,身后还有很多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于是乎会告诉后来者:
“想当初,我也是这样子的,我也是挣扎地过来,所以你们……”
貌似在传递着要经过苦大仇深才能有所作为,而听到的人就会情不自禁认为原来成功是很难的,就会认知自己不成功是因为有不够努力、经历的困难不够多,因此暂时的不成功是可以被原谅的。
在这个阶段的人,一方面会好为人师,告诉后来者自己的成功经验,享受着那被人羡慕的眼光。
另一方面又用自己的惨痛经历来吓退后来者,你们还是去做其他的,不要进来了。
其实,他们这些做无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地位,他们害怕自己的工作、地位被后来者所取代。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人是自私,换做是你,你也会这么做。
我们需要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大多数人都是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来回挣扎,来回徘徊。
我们明知道这个事实,也知道人应该进入到第四阶段“你行,我也行”,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因为做到需要时间积累,需要寻找方法,需要积极行动。
但是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而是说即便难,也要去做,因为别无选择。若是不进入,终生徘徊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终生为其所累。
那么第四阶段是怎么样的呢?
就是要看到别人的好,当别人表现优秀时,应该衷心地祝福他人,应该学习他人优秀之处,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像他一样优秀。
举个例子。
咪蒙,是拥有百万公众号粉丝的自媒体人,以善于制造话题以及调动读者情绪而著称。
很多人都认为咪蒙的价值观很low,瞧不起她。但不可否认地是咪蒙在文章的标题写作上、调动读者情绪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十分值得学习。
比如她的文章标题:
《我很忙,但对你永远有空》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
看到这些标题,很多读者就会很容易点击标题,从而阅读文章,做到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佛家有一句话叫“随喜赞叹”,就是说当看到别人在做事时,要由衷地鼓励、祝福他人,期望别人能把事情做好。
电影《冈仁波齐》中有一个很感人的片段:
当一群休息的朝圣者看到另一群赶路的朝圣者时,总会邀请对方停下来休息,并邀请他们一起喝茶、吃饭。过后还会互相鼓励对方,希望对方能达到冈仁波齐朝圣。有的人还会把自己的干粮送给对方.......
第四个阶段“你行,我也行”,就是要看到别人的好。而现实是,我们很难做到看到别人的好,因为总会有人来恶心、伤害我们。面对这些,面对善待自己的人,要以德报德;而面对伤害过自己的人,要做到以直报怨,切不可“以德报怨”。
总之,要做到问心无愧,心安理得足矣。
如何跨越这些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个阶段,而这两个阶段人需要进入的是第四阶段。因此,在这里重点讲如何进入第四阶段,要进入第四阶段很难,它需要时间,需要方法论,需要不断行动。
第一点,克服“见不得人好”的认知偏差
在此,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都有一种“见不得人好”的认知偏差。
曾有心理学家做好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
两份一模一样的工作,只是工资不同:
9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7000元;
11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12000元。
你会选择哪个?
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在他们看来,比别人好,比自己过得好重要。
这也引出第一点,人是自私的、非理性的,在遇到与自身利益有关,还是不知觉地选择“见不得人好”的做法。
如何来克服它呢?
很简单,换个思考模式,面对一份蛋糕,要思考不是你多分了点,我就少分点。而是要思考如何把蛋糕做好,怎么把一个蛋糕变成两个蛋糕。
很多时候,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竞争中合作,合作有竞争。在遇到事情时,不妨想想,即使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也能让自己的情绪有所舒缓。
第二点,从小事做起
不积步,无以致千里,大的改变往往都是从小事情开始的。我们不谈大的方面,只谈那些我们可以做到的小事情。那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呢?
当身边的同学考试取得好成绩,可以过去跟他说句祝福,或者默默在心里祝福。
当公司里的同事工作表现优秀时,同样可以表示祝福,或者在微信上发祝福,也可以在心里默默恭喜。
当身边的朋友暂时遇到困难,或者境况不如自己时,可以给他鼓励下,说句温暖的话,或者询问需要什么帮助。
当身边的朋友有所进步,或者境遇比自己要好,可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其优秀之处,把注意力放在他的优秀上,而不是“你”与“他”的比较上。
以上列举的这些小事,要真正做到很难。
无论是哪一件小事,都需要我们要克服自身偏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然后带着学习的目的去做事。
第三点,把第四阶段当作是长期目标来做。
我们可以把第四阶段当作是人生的终极大事来做,可能要穷尽一生的时间才能做。当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一点点向目标靠近。
具体来分析下,长期目标是要进入“你行,我也行”的阶段,现在是处于“你行,我不行”或者“你不行,我不行”的阶段。
那么现在要做的是,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抛弃偏见,专注学习其优秀之处;遇到不如自己的人,不要装逼,能帮助就帮助,能鼓励就鼓励。
如果能开始这么做,时间一久,自然而然会进入到这个阶段。因为你早已经按照那个阶段的思维模式行动,早已经“活在未来”了。
有句话说的好,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按照什么样的想法去行动。假如你想成为作家,那就按照作家的思维去行动。假如你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那么你应该学会用“设计”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想象你已经“活在未来”,其实不妨想想自己已经进入第四阶段,已经能够看到别人的好,能够随喜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