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今天已经是坚持日更的第16天了,还记得两周前那个周日在布鲁塞尔机场候机刷手机时,一个链接引导到了首页,然后碰巧看到了唯一一个写作训练营广告-无戒写作训练营,现在都不记得具体是什么心血来潮就报名付费了。
也许是当时看不进去电子书了,也许是那天刚好有开班前的预热课,因为时差的关系刚好报了名就可以在候机的时候开始听了,也许是想尝试一下没有做过的事- 认真学习写作(学生时代的语文课严格来说应该是应试诉求)。好吧,那么多个也许也不记得哪个是主要动机,总之这个报名是临时起意,不是有计划为之。
在预热课里知道要基于平台做日更练习,无戒萌老师还发起了日更打卡比赛,想着既然开始了就认真做一把试试,于是注册账号,起了个昵称,报名参加了日更打卡比赛。是的,日更的第一天是我用平台的第一天,也是我公开写作的第一天,还记得那时连专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投稿也是无戒老师第一次课上专门强调了这回事才开始做。
另外一个之于我的小意义,日更的第一天也是我的生日,请理解一下我的矫情,女生的本能之一就是总是倾向于为一件事赋予一些感性的意义。到今天是日更坚持的第16天,好巧不巧今天因为当天往返的航程,又是在候机厅和飞机上写下这篇阶段总结。
(一)日更对于写作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首先这对于我来说是在写作这个主题下的某些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第一次公开写作,第一次连续每天写作且平均每天的输出字数在1800字以上,第一次使用连载的方式写出一篇近2万字的长文。我想“认真尝试做一件没做过的事”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最美好的意义,在这样的认真尝试下,我还获得了关于写作的以下收获:
1. 通过这15天的日更我想清楚了自己公开写作的初心或者说动机,进而明确了对自己公开写作评价的核心标准。
平日里写的日记,自我总结或者心情随笔是对自我的梳理,阅读的人只有自己,那么当写作的阅读者变成他人,写作这件事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意义?流量?热度?涨粉?变现或者通俗一点说就是赚钱?这15天写作的过程中我还真去研究过各类热门公众号的走红历史,以及当下最火爆的鸡汤文写作套路,有怎样标题党的,有利用吸引眼球关键字的,有总结写作几段论的,当然也有传统的提高写作质量的内容。
看了这么多的方法,技巧,套路和当红自媒体人的发家史,信息量大且杂乱。有那么几个瞬间,脑海里本能地冒出两个问题: 按这些涨粉博眼球的套路走会怎样?如果不按套路走又会是怎样?
如果纯粹按博眼球赚流量的套路走,可以肯定的是我会很不舒服,甚至自我厌恶。如今我每天花费最宝贵的晨起后2个半小时时间专门用于写作,如果这两个半小时的意义仅在于挖空心思博眼球,我很确信这是与自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2个月前刚卸载了一个越来越靠“明星八卦”,“社会极端负面新闻”博眼球的知名新闻app,难道现在我要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做类似的事?
如果不按博眼球的套路走,如果写作的目的不是博眼球赚流量,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写?这15天里我找到了我自己的答案: 我希望我写的东西能给读者带来价值,如果我写的是暖文我希望读者能收获一丝温暖,如果我写的是我身边故事和思考(如果这被定义为鸡汤,我也希望做到绝对真诚)我希望有类似经历的读者能收获一些慰籍和力量,如果我写的是小说我希望能带给读者共鸣。
如果我不按博眼球的套路走,没有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走上一条万众瞩目“速成”的路,没有xx万阅读量,没有xx万粉丝,没有找上门来的开价x万的广告合作,然后呢?在“成长和享受中赚钱”和“自我厌恶中赚钱”两者之间,我想我有其他技能足够让我做到前者,我不会让写作之于我的价值成为后者。
或许“最差”是没有读者,于我自身而言写作这件事也是锻炼学习,思考和沟通能力的最低成本方式,每天投入2个半小时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上,是超值的。这样的“最差情形”我确认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对于写作动机就不再纠结。
只要坚持一条根本原则“写对读者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再锦上添花一点“有差异化的东西”,这既是我确定的公开写作动机,也是我评价自己公开写作的核心标准。
2. 通过这15天的日更我收获了对写作的仪式感。
公开写作是写给别人看的,相比日记和心情随笔等都是随意就好,公开写作要考虑阅读者的感受,我这样写别人是否能看懂?是否能理解我的逻辑?会不会太啰嗦?会不会极端化我说的观点?如此,在每天清晨码字前,我都需要花上至少20分钟在构思,文章结构和逻辑上。这样的仪式感让我每日的写作时间成为了深入思考的时间。
这样的仪式感也让我更加注重输出质量,有一点关于日更的反思也由此得来。日更,最开始自己的定义是每天公开发布一篇文章或者文章的一部分,当开始写过一个连载之后发现,一篇文章,如果字数在读者可以一口气阅读完范围内(比如1万字以内),但又超出自己可以一口气输出的写作字数(比如现在的我是每天写2000字),更为合理的方式是整篇文章输出完整的基础上自己审阅后再发布出来。
毕竟日更不应该注重形式,它的核心是每日思考和输出,所以我想对我而言,我会把日更(每日更新)改成每日写作,更加关注质量。
(二)日更之于写作之外的意义
从日更第一天起,我开始5点半起床,而随着日更的进行我发现也不得不这么做。因为给自己定下了工作日日更2000字以上的要求,而我通过日更练习已经发现自己当前的写作速度是1000字/小时,再加上半个小时的构思和搭架构时间,我需要预留至少2个半小时时间在每日写作上。因为工作日繁忙,也为了保证写作思路的连续性,我选择了在每日出门前一口气完成这件事。
所以就有了近半个月的铁打不动的早起常态: 每日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厨房窗户,天已大白,在那个固定的写作地点,厨房的餐桌旁写写画画完成构思后,然后便是正式的码字时间。码字间隙抬头透过纱窗偶尔看看家对面的教堂,有时有一扇被窗户的遮光板打开了,有时一只胖鸽子飞到了厨房窗台的防护栏上,我也总是在写作时刻迎接教堂清晨7点半的第一次钟响。这么多个日更早晨都成为了美好一天的开始。
因为5点半起床身体还是会疲劳,午休半个小时成为了习惯,如此到22点入睡前利用中午2点前的午休,将自己一整天的时间几乎平均分成了上半天和下半天,而这两个半天都能维持很好的精力状态。在好的精力状态下,零碎时间都能被有效利用,也计算过从日更那一天开始,平均每天花在工作之外的个人成长时间达到了4个半小时,这应该是工作以来的最高纪录。
除此之外,正因为前面提到过的,公开写作日更而且达到平均每天1800字以上的量,是自己从没有过的体验。这次尝试也激发了我在其他领域的热情,比如喜欢上跑步这件事,就是在这日更的15天里发生的。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在学生时代可是给自己贴过“作文白痴”和“体育无能”这样的标签的,这样的反转剧情可不就是一针强有力的鸡血吗。
如此,我想我会每天写下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