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4(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51/90)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

    李克富 || 姑妄听之

    今天的涂鸦比较长,但作业比较简单:请谈谈您对“不信,是对讲故事的人(求助者)的态度问题;全信,大概就是你(心理医生)本人的智力存在问题了”的理解。周末愉快!

2018-08-04(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51/90)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_第1张图片
知识如浩瀚星斗

        知识如浩瀚银河里的星斗,有些自己可见,有些一辈子也见不到。需要一个平台,借助工具,再加高人点播,才可能孔中窥豹的学习到一点点皮毛。不得要领的学习,好比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总在原地踏步,没有质的变化。

    今天老师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希望大家关注什么知识点?老师说姑且听之,就如他所说去做吗?

2018-08-04(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51/90)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_第2张图片
心诚则灵    信则灵

    若信老师的话,只能说明我们亦步亦趋的跟老师学习,态度端正,努力精神可嘉。若全信老师的话,那老师心里得骂“啥学生?哎!傻学生!”

    怎么办?对待老师讲的“故事”,还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性的听之吧!我把老师文章的内容套用一下,一样实用。放诸四海皆可用之的说法并不夸张。

    之所以把老师讲出来的叫作“故事”而非“事实”,一是因为老师的话,其真假程度作为学生未知的领域,根本就无法辨别,所以作为学生,不得不先学会倾听;二是因为老师对自己说出来的话的真假也是难以辨别的,他所讲的也是全凭回忆,回忆就是“过去时”,他自己都说,回忆是不准确的,那再讲给大家听的时候,时空已经发生了变化。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原因,那涉及到老师讲故事的动机,这动机可能来自意识层,也可能来自老师自己也根本就不知道的无意识。如此说来,学生对老师的话只能采取“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策略。这个度还真不好拿捏呢!搞不好就掉进老师挖好的坑坑里,自己却还在给点赞,打赏呢!

2018-08-04(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51/90)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_第3张图片
质疑则灵      信则傻

      学习跟听故事没有多大差别:不信,是对讲故事的人(老师)的态度问题;全信,大概就是你(学生自身)本人的智力存在问题了。

    其次是讲故事。老师是心理科学和学习者之间的桥梁。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心理学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变成学习者能听懂并理解的语言,以期学习者能够领悟后,在回归到书本理论。这常常需要借助于故事,或者说需要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第二个任务是把学习者自我潜能激发出来,引导转变等待“嗟来之食”的惰性学习状态,成为“自己给自足”的自我意识扩大化的探索性学习。我觉得,能完成第一个任务的人,会是一个不错的心理学老师;而能完成第二个任务的人,就是优秀的导师了——这始终是我膜拜的对像。

2018-08-04(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51/90)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_第4张图片
学习的大陆不通,就走水路

      换个思路写作业,就出来一篇水货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8-04(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51/90) 不可不信 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