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立与破丨娱乐圈热点追踪

文丨誉安 Day12@365日更营

人设的立与破丨娱乐圈热点追踪_第1张图片

最近娱乐圈的热点,无外乎波叔和博士翟。共同的主题就是:“人设崩塌”。波叔是大器晚成陈年老酒型,博士翟是旭日东升鲜肉型。走的人设虽不同,但都有各自的受众。当今娱乐圈强调的跟BAT也有很大的共性:流量为王。而且跟集团化作战的公司还不同,娱乐明星都是“个体户”。哪怕是公司运作了,其实核心竞争力还是明星本人这个个体。

第一回丨人设的建立

人设这个词可能只算“过眼云烟”了。现在已经迭代为“个人IP”或者叫“个人品牌”。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追求的刚硬需求便紧随其后了。

娱乐圈,自古便是天然的“个人品牌”聚集地。凭一人之力,可以集万众瞩目。名誉地位似乎唾手可得。所以现在的娱乐风向标,已经更新到“卖人设”。只要有受众认可,最重要的是愿意为其买单即可。

一个明星人设的建立,必然和偶然兼而有之。特别是在当今娱乐紧随房地产,因为资本的青睐,大有货币化的趋势。所以某个明星的突然爆红,除了碰到了适合其发挥的特定场景,还要有外部各种平台作为“推手”。

第二回丨人设的保持

这个话题就正应了那句老话:创业容易守业难。再精简点来说就是:德要匹位。

一个娱乐明星,因为一部剧火了,因为一首歌火了,因为一个平台火了,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有其偶然性,这个时候,是趁着热度捞一笔?还是趁着热乎劲再想办法保持?这真的是一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

因为娱乐圈的迭代快速性,恐怕跟APP的更新差不多。而正因为资本聚集,所以想要保持还真不容易。

娱乐圈是个“显微镜”,一旦一个人成为了“星”,成为了“腕儿”。那好了,同行相轻可不仅仅存在于相声界咯。你的过往,你的现在,你的周边,无不被进行显微镜般的放大。

但因为这个圈子的“活性”,一朝成名的利益对于很多白手起家的人的震撼太过巨大。所以保持人设,若是本色出演还算罢了,若真是资本运作或者弄虚造假,那可真就如走走钢丝般,需要“微操”咯。

第三回丨人设的坍塌

所谓坍塌,可渐进式的瓦解,也可以理解成极短时间内的倒掉。

当某个爆红明星同时具备了不与其真实相符的超强人设,和缺少了谨慎的剧烈膨胀般的心安理得。根据宇宙的平衡法则,恐怕正主也就离“波谷”不远了。

波叔一夜之间的被“起底”。无论事件本身的孰是孰非。人设是必须要另立炉灶,甚至回炉重造了。顾家,成熟,稳重,知性的种种美好标签,恐怕带着遮羞布都被一并扯掉了。坐过山车也不过这番体验吧。

再说博士翟,从出道便打着高学历的旗号。登上春晚之后更精进到“博士后”的水平。但在如今,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的发达,可以让一个人迅速走红。同样,网络的发达,也可以让这一场“知网为何物”的话题迅速成为娱乐圈的“三一五晚会”。学位论文是有GB开头的国标的,无论理工类或是文史类,字数范围,学术性,创新性等硬指标一样都不能少。更不用说博士论文差不多得100篇以上的参考文献这类的潜规则。学术圈对于“学术”二字的认真程度,恐怕翟同学是真的没有仔细研究过。

所以,找到自己,投资自己,精进自己,方为修身立命的不二法门。引以为戒。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设的立与破丨娱乐圈热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