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炸龙灯

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早早便吃过年饭,坐等夜幕降临,这一刻人们期待了许久但等待的却十分耐心,因为这天是正月的十五,人们记忆中最有"年"味和和家乡味道的日子,闹热得很。

正月十五炸龙灯_第1张图片
正月十五炸龙灯_第2张图片
正月十五炸龙灯_第3张图片

  一排排的土蜡烛发了亮,插在自家房屋周围和路边,一闪一摇,家家户户如此,从高处看,像是排列组合,光不强却温暖,一直到深夜。只记得奶奶提过,这天看热闹的人特别多,以前路不好还挺黑,怕人给摔了就把蜡烛点到很远,只为了方便方便夜晚的人们。柱头上的缝隙处斜插上三根香,堂屋排位下一碗中放上一坨刀头肉,两侧齐上两根大蜡烛,接着撕开贴得紧紧的香纸给点上,寓意着年也过完了,再就是今天晚上的最后一出戏了。

街上的人黑压压一片,似乎可以论堆了。

  来了,来了……吵杂声一片,人头攒动,人们纷纷挤上前,垫着脚使劲伸着脖子朝前看。只听一阵熟悉痛快的敲打声股股飘来,"咚,咚咚咙咚呛……"清脆又让人兴奋。小时候记得一听这个,就撒着腿跑去看,跟着跑和几个伙伴。来了,龙灯来了,正月十五的龙灯。十五的龙灯游一条街,也是"炸"一整晚,全镇这一宿都不停息,每家每户都自愿的出炮仗烟花用来狂欢,几乎镇上的龙都会来,十几普(条)龙在一起争风比雄,带来好运。

  路边几百根五六米长的竹竿上缠绕着一捆捆鞭炮团一排排的靠墙摆放,还有自己做的花(一种类似于烟花的炮仗)一筒筒的的正立着,而炸龙的人早已经戴好草帽随时准备着开始,这一看就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看热闹的人们也踱着脚等不急了。

砰一声响,黑色的夜空瞬间被照亮,灯队齐齐的打上家联(一种民间乐器),震心舒畅,炮仗声参杂人群声聊起了十五的最后一场重头戏。只看舞龙者们赤裸着上身,竭力舞地弄着龙,左摆右晃,龙头举得老高,上下飘舞辗转,一副雄赳赳看天下的架势。各街道村寨的龙你来我往,互不服气,一齐舞摆弄着,看谁比较雄。人群中,几十条地方龙像在翻江倒海,看众大手称快。而炸龙的人也是兴奋不已,拿着点燃的团团鞭炮向舞龙者抛去,顿时火光锃亮,但舞龙者们丝毫没有胆怯,迎着炮仗就顶了上去,杂乱的鞭炮在舞龙者头上噼里啪啦炸开,爆炸声此起彼伏,翁翁声一顿接一顿,乱蹦的鞭炮子弹在身上,一堆堆落在地上,人群时不时退后。几十条龙在烟雾中一下垂直升起,一下贴着地面斜着划上高空,尽情享受着这最后一次晚狂欢,。舞龙的人不仅有成年人,还有些小孩儿,手拿着捆捆打结的炼子(一种类似于蜡烛的东西,但不易灭)跟着龙走,护着舞龙的人,也是为了照亮。舞龙头和龙尾的最累的慌,大多都是四五十多斤重的,一晚上下来,这劳力也是挺好的。而基本上都是炸龙头和龙尾,并且是撵"撵着炸,龙头竖拿,龙尾横摆。有几年最后有的龙最后只散的剩个框架了。不一会,花也烧起来了,声音低到高,清脆到浓厚,像一百多迈轰轰作响的摩托车,砰,一柱铁树像剑一样出鞘,闪亮了周围,七八米多高,然后雨落般的打了下来,打在衣服上,烫出了许多小洞,回去了才知道。有的还要爆,但是人却依然没减少,我想,这就是正月十五的味道吧。筒筒的花被架在四脚长板凳上,拖着喷向舞龙者,漫天银花飞舞,花打在舞龙者身背后,舞龙者顺势腾龙跃起,在花雨中传来过往,即使很烫,但也要把龙舞的最高。几十条龙时不时聚堆在一起,由灯头领着,齐声大声吆喝说着"褔肆(一种祝福的话):"是啊,是嘞"半着家联声,龙头也不时举高摇晃点头,向全镇的人们祝福着。然后主人家给每条龙头上挂上一条红,舞龙者也腰缠红带。烧龙一直烧到凌晨,期间会有一个"灯酒会"(给灯队提供宵夜休息)。舞龙者累了在这休息小会,然后缓缓再接着舞龙。一条老街,不宽,几十条龙在这里一条接一条舞弄,地上的鞭炮渣,一脚踩下去,没了脚踝,两旁二三楼上炮仗灰也给房屋披了一层灰色外套。这个不眠的夜晚,舞龙的人依然舞着,看龙的人依然看着,即使冬天的温度很低,也冻不了人们的热情,因为这是家乡的老味道。

  十五的正晚,家乡的老味道,更多的应该是对家乡的思念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月十五炸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