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和同事去杂货铺淘便宜,听见一姑娘在店里大喊好便宜呀,我要多买一点。一问价格还真走心,均价不过200块,而且衣服一律小清新,不是棉麻就是棉布,招来了不少回头客。
回去的路上和同事聊,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给自己买东西,价格超过500块就要纠结很久,总觉得太贵。同事立马接过话说五年前读大学时都没这么抠,那时候买衣服总盯着百家好和衣恋,哪知道工作后,超过200块就嫌贵。
我俩相视一笑,这就是生活。
第一次发现钱那么重要是母上大人50岁生日,老人家心心念念惦记着多年前在恒福看到的玉镯却舍不得入手。我踌躇满志的揣了两万大洋跑观前,一看傻了眼。看上的镯子过五万,看不上的也要一万+。
啃老了那么多年,感觉自己特别怂。
镯子没买成,我开启了存钱的历程。工资用不够,攒钱成了头等大事。怎么存呢?省呗。
1、**打压感性消费观,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消费。
**
姑娘的通病就是看到喜欢的就控制不住——买。鞋子小码了要买,衣服偏大了要买,包包错色了也要买。买时高兴的手舞足蹈,买回去以后捶胸顿足。这事儿我干过无数回。
强迫自己攒钱后越来越意识到这事劳心又烧钱,大把的银子打了水漂不说,一堆东西搁置着,扔又舍不得,用又嫌弃,左右为难。
开始学着控制消费欲望,遇到好看的衣物先忍一忍,暗示自己更好的在后面。于是走着走着,就没那么喜欢了。虽然这个办法最后会叫人沮丧,可钱真能省下不少。
2、减少网购次数,用现金不用卡。
人一旦网购,根本停不下来。
楼下萌萌是个网购狂,一天一个包裹,那叫正常。快递无论申通、中通还是圆通,都认识她。我特别羡慕这样的生活。可那天她婆婆吐槽,卖房子准备买学区房的钱,几个月用去了不下十万。
天哪?我一年多的工资呢。嫉妒之余开始有了成就感。平时小存小存,现在也有了六位数的存款。更何况,我是个花500块都会肉疼的姑娘。
从一开始的克制刷购物网站到习惯的不刷,我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真的省下了不少钱。
我想大家都有体会,感觉自己这个月并没有花多少,可到了还款日,一大串的数字叫人瞠目。20 、30、40…零零碎碎的小钱排排站,看着就心焦。都是刷卡惹的祸。
因为钱并没有从手中点出去,所以根本没有花钱的概念,钱于网购的意义只是数字,数字来、数字去,花钱的概念愈发淡薄。
老一辈有出门不兑钱的做法,说是钱一旦兑开就会散出去,现在想想,还真有道理。整百的钱不兑开,用时会有概念。兑开了,零零散散,用着也不觉心疼。
减少线上交易的次数,离理性消费又进了一步。
3、量入为出,用适度消费抵制从众消费。
在《不是谁都配得上买买买的生活》一文中我提及过一同事,是个“求代购”达人。她的消费停留在“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可每个人的经济基础不一样,有人挣两万花五千,那叫量力而为。有人挣八千花两万,那叫不自量力。
都说钱要用到刀刃上,没遇到刀刃的时候,都不觉缺钱。可真要遇到了呢?难道还要厚着脸皮讨要父母的退休工资吗?
一时的心血来潮疯狂购物只会将自己推入拮据的边境。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随时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行为,冷静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水平线,给自己一个积极地消费观。
4、每个人的消费起点不一样,认清自己。
有人说女人要给自己用好的,可你真的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吗?
有人说女人就是要多花钱,可你知道奶粉、尿不湿、鱼肝油价格有多高吗?
有人说那就不要结婚生孩子得了,那你知道给父母买一份合适的保险要多少钱吗?
还有人说,那是你生来就穷。
是呀,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过着普通的生活,所以我的消费观一直停留在500块太多,200块正好。虽然不富裕,可我依然觉得很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