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怎样教散文名篇《春》

今天跑完步回来已近10点,看妈妈已经哄小宝睡着了,我便在书房里翻开王君的书来读。

这几天我一直琢磨《春》的教法。尽管这篇文章已经教了十遍八遍了,但考虑这是七年级孩子们的第一节正课,就不想沿袭老路,总想上出点新意,上出个性。那就观摩名师的案例吧,看能否找到灵感。昨晚浏览了几个课堂视频,都不满意。今晚终于在王君的《青春课堂》这本书里,看到她写的《春》的教学反思,给我很大的触动。

她说:"近十年过去了,一遇到《春》便是,盼春,绘春,赞春,加上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按部就班或者稍作变式来讲,语文老师的头脑似乎全被格式化了。"真的很惭愧,我便是这十几年被格式化的一份子,教参上写的这些知识点从不敢遗漏。尽管现在上这篇课文,我还想着有所突破,但也完全在这个窠臼模式里边打转。我把这篇课文定为语用型文本,我以为这么美的语言,这么妙的写景手法,让学生会欣赏,会借鉴写作,就算大功告成。可是王君老师上这篇课文。只干了一件事一一读,当然是多种形式的读。

她还有两段说得更"挖心":如果不考试,谁会觉得对于《春》这样的美文"比喻排比"是至关重要的事?谁会忍心在行云流水诗歌般美丽的语言中,却穿插那些大煞风景的修辞知识呢?我们可不可以不功利?我们可不可以最文学的方式亲近文学?我们可不可以还文学课堂以最原初素朴的方式?我们可不可以,你逃脱应试的阴影,去拥抱文字?我们可不可以在某些时候,把情感濡染和知识教学略略分开,以保持课堂的纯美境界?"

说的是,如果只让我一味地领学生读,沉浸在这美好的文字中,而不去分析巧妙的字和巧妙的修辞,恐怕我心里会忐忑不安,总觉得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想来还是应试思维,这个禁锢太深了。

然而,即便读了这段话,有感慨自省,但是,还是没有勇气像君姐那样,来一次全新的"翻牌",学校环境不允许。我还是打算戴着镣铐跳舞,先突破一两点吧。

当然我也想让朗读占重头戏,它里边提到了一种读法,用古诗词来译读,这倒是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路,是不是在讲解每一段文字的时候,让学生用所积累的恰切的写春的古诗来配这些文字,诗文相衬,这倒是很巧妙的一种方式。此外,我原来的老路子,每段都从景物特征,好词,修辞,描写角度,描写层次等等多个方面来让孩子们学会赏析,现在来看,一篇文章讲这么多东西还是塞的太满,会让学生消化不良。应该每段只讲一个知识点,比如春风图只讲描写的角度,春草图只讲用词的妙处,春雨只讲正面和侧面描写,这样是不是更明朗简单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打算怎样教散文名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