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四)

四、迭代思维

每一代互联网产品的产品并不是做完第一版以后就意味着开发结束了,我们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商业模式定义等等方面来重新修改或设定接下来的产品版本,并进行迭代更新。小米的红色星期五,坚持每周五更新ROM包;魅族也是这样,每周二早上更新稳定版,下午更新体验版。虽然每次都只有一点点的小改动,积少成多,终有一天能带来一版大家都满意的稳定版的。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廉价而迅速的信息传递,让你们无法静下心去学习、研究复杂的技能,去阅读一篇冗长的文章。大家获得信息的时间开始变得碎片化,可能是在等公交时无聊亮了一下的屏幕里,也可能是在等红绿灯时,抬头看到的巨大荧幕上的内容。

于是“微创新”这个词便出现了,精简而快速的开发、解决一个小的问题,并进行快速的更新迭代,做到以微创新、微动力来实现大改变。我们知道当量达到一定的数额的时候是能够引发质变的。“微创新”即是如此。可以参考这四点:1、一定要以用户思维为前提;2、从细微的需求出发;3、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4、不一定是一炮而红。

法则9: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从小米MIUI和魅族的FLYME每周一个版本的快速迭代,一方面带来了新产品,更多的是带来了一种用户体验,让用户在每周对于产品有一种期待,期望着每周的版本更迭能带来自己希望能改进的功能,增加深度使用用户的真实使用反馈,增加用户在社区的活跃度。

产品开发追求完美是迭代的大忌。有一句话,用来形容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就是互联网产品永远是Beta版。如何能做到快速迭代,迭代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基于用户反馈,来考量需要更迭的功能内容,再通过功能的优先级排列和公司对于整个功能的规划来决定。

五、流量思维

流量,包括注册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数、用户访问频率等。流量的充足意味着产品的关注度高,拥有巨额的无形资产。流量思维要求我们能够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获取流量、如何让流量产生价值。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开放产品,大兴免费之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免费成为了获取流量的首要策略,使用免费策略用户一大批用户,让用户对产品产生粘性后再进行选择性的推出收费服务。并不存在真正的免费,否则所有的创业公司不是的都要倒闭了?安德森在《免费》这本书中归纳出了四种基于核心服务完全免费的商业模式:1、直接交叉补贴;2、三方市场;3、免费加收费;4、纯免费。

“免费其实是最昂贵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这样的免费策略,企业家们应该根据产品、资源、时间来决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当你拥有大量的流量和忠实用户的时候,如何让产生的流量变现或者产生更大的利益?要想让量变产生质变,就必须要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这要求企业用户非常充足的资源和雄厚的资金作为基础,这也是一个先决条件。每一个互联网产品,达到一定的用户数便会产生质变,带来新的“商机”,带来不一样的“价值”。

六、社会化思维

互联网越织越大,每个用户都潜伏在这张网的某个角落里,商业时代也进入和社会化,全民网络化时代。所谓社会化思维,是指组织来利用社会化工具、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以及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的思维方式。

法则12:社会化媒体,重塑企业和用户沟通关系

社会化媒体影响力的本质就是“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张大网来传播信息,彼此进行沟通交流。用户与企业也是如此,在这张大网中,用户与用户之间有一层关系,用户与企业之前有一层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又有一层关系。

我们看到了微信的成功,它把“关系做小,做密”了。让每一个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更加亲密的朋友圈关系。再通过无数个高粘性、高活跃的“小网络”变成一个基于“紧密关系”的“大网络”。

把握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让小的网络因为关系聚合成一张大的网络。

法则13:社会化网络,重塑组织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

我们改变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塑关系,必定对企业内部的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来适应这样的改变。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构架为核心的互联网写作模式,意味着群体创造,不同于外包、威客,更强调协作。在KK的巨作《失控》中文版中,便是国内首部以“写作众包”形式完成的翻译作品了。

产品的生产不再试企业内部的事,研发也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七、大数据思维

“缺少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是数据流通的时代,我们把照片从胶卷存成了数据,我们把声音信息量化成了数字音频,我们把视频转化成了数据。互联网把每个人每天在做的事情存成数据,这就是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所以互联网公司,本质就是数据公司。

拥有庞大的数据,只能证明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在大数据中更强调的是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的能力。从数据中提取出对公司发展,对未来事态预测有利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在接下来的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中,大数据将成为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法则15:大数据的价值不在大,而在于挖掘能力

大数据思维首先就是要能够充分理解数据的价值,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大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即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为自己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并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处理,分析以往的不足,得出对未来发展有了利益的结果。

法则16:大数据驱动运营管理

未来的互联网公司,是以数据为驱动的公司,能够基于大数据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智能化的决策。

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一个人。每个个体每天都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来产生数据,有可能是注册信息、使用情况、技能信息、今天的心情信息等等。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一大波的信息在互联网中进行传递。我们需要通过大数据来管理这样的信息,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并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管理要有一定的变革,让数据处理变得更加的快速、更加的智能。

八、平台思维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打平台。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

法则17: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所有的平台生态圈都是建立在“更好地满足当前时代的多方需求”的基础之上。

当今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即便是后来的360也很难撼动其地位。

以前做电视的乐视,现如今也做起了手机、汽车、自行车。贾跃亭在发布会上表明乐视是一家做生态的公司,而不单单是做产品,不在硬件上面赚钱,只为提供更好的服务。

法则18:善用现有平台

初创公司在创业期间,如果直接奔着平台去的话,我想应该没有几家公司会有这样的实力。现如今的平台都是开放的,为何我们不好好利用开放的大平台,先把产品依靠大平台打造出一定的优势,再来考虑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平台。

包括BAT三家大平台公司在创立初期也承受着互联网泡沫的洗礼,耗费巨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构建起现如今庞大的平台生态圈。先把产品做好,再考虑平台。

法则19: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

在信息交流与传播如何迅速的年代,每个深入互联网工作的人,多少心里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当中也不乏一些好的点子,但是真正有去实践去实施、尝试自己的Idea是否可行的人又有多少呢?

他们缺乏想法吗?他们没有完整的一套实施方案吗?不,我想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平台,缺少的是一个能支持他们想法的后台。

企业鼓励每个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可行的创意在企业里进行开展,并给予技术、资金上面的支持,鼓励每个员工去创业,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大公司成长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创新匮乏的情况,除了外部收购创业公司以外,还可以从内部筛选好的点子,进行人力、物力、金钱上的投资,况且员工对公司的内部资源都比较了解,他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公司能给他们的项目提供什么。而且当他的项目成功后,首先感谢的肯定是一直给予他支持的后台企业,也能增加员工的忠诚度,有了一个案例以后,慢慢就能扩大在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拥有着更大的利益,能扩宽自己在各个领域上的广度,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还能在投资额外收获一大笔的财富。

九、跨界思维

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理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零售、制造、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互联网企业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包括结构效率和运营效率。

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是把更多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相结合,我相信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行业的转型才是未来。

法则20:寻找低效点,打破利益分配格局

互联网的跨界颠覆,本质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但当我们发现身边有一些低效率的事情时,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或生产一个好的产品来把低效率转化为高效率呢。所以我们需要,从低效点出发,寻找跨界的入口,诞生一款全新的产品。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颠覆传统行业?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原来的利益分配完全打破,甚至颠覆。只有这样思考,才能重新定义一个行业,你才有机会。

法则21:挟“用户”以令诸侯

互联网企业玩跨界,无论是水平扩展还是垂直整合,均是以用户为中心。只有当你拥有大量的用户,并且是忠诚度很高的用户时,企业进行跨界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但前提你的用户体验要跟之前的产品一样好。

例如:小米已经不再单纯是做手机的公司了,它有了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小米平板,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手环等等一系列的产品。包括乐视也不再是单纯做视频的一个网站了,它有乐视超级电视,乐视超级手机,乐视超级自行车,接下来会有乐视超级汽车等等的多方面的跨界产品。

他们的前提都是在拥有一大批的忠诚用户的基础上进行的跨界。

法则22:敢于自我颠覆,主动跨界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所有大企业的粮仓都可能遭遇打劫!一旦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前所未有的劫数!

未来十年,是一个海盗嘉年华,各种横空而出的“千年妖怪”将像马云、马化腾一样遍布各个领域,他们两个是开了个头而已,接下来的故事,将越来越精彩。

如若传统行业,用于颠覆自我,不断的推翻自我,主动跨界才会有继续生存下来的可能。

最后总结:

1、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

2、互联网思维不是互联网人的专利。

3、互联网思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也不是境界虚高。

4、多数人都在用互联网思维做营销,而少有人去完成互联网思维的系统思考。

5、互联网思维,你认为它重要,它对你来说就有意义,你认为它不重要,它对你来说就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商业秩序重构的时代,是一个传统商业全面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充满着各种挑战,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机会。

趋势就像一匹马,如果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你只有骑在马上面,才能和马一样快,这就叫马上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