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阿三哥说教育 今日头条原创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文3136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先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免费获取本头条号分享的最优秀的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经验。
我有个朋友就因为老师说孩子发言不主动,当着我的面,一边用手指使劲点着孩子的脑瓜,一边大声斥责:“向你爸一样,三拳打不出个闷“气”来,将来只能是个要饭的料”。
我和你说了多少次了?要听老师的话,要“学”会主动发言,你为什么就做不到?(这里省略三百个字)”孩子可怜的眼泪一串串……
你说孩子再到校,会不会发言?就是真会发言,这样的教育,将来就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老师说三年级的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语文阅读能力差。现在我怎样让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呢?如何提高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呢?能不能支个招?”我一下想起了几个朋友前些时留过相同的问题,的确这两个问题是孩子的共性。
想想写来大家看看。其实家长一定要了解,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喜欢发言,有的不喜欢发言?只有了解这个年龄时段孩子的心理行为,才能客观地来看孩子为什么不爱举手发言的问题。
1、功课很好的学生并且性格外向者。
这样的孩子,每个班只有几个,天生外向,喜欢表现,只要知道一点,就会大胆举手发言。答对了老师一表扬,下次更来神。没答对也无所谓,反正还有下一次。这种孩子贯穿小学六年几乎占了班里学生主动发言的大半。
2、老师要求必需发言者。
很多老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增加胆大和自信。这种给孩子们创造积极举手发言的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3、老师点名发言。
有时老师看一个孩子上课不专心或认为那个孩子一定能答,会突然让个孩子起来发言。既为孩子提神,又让孩子参与,一举两得。不专心的孩子,如果很要强,被敲了警钟,接下来会时时认真听讲,答对的孩子,更是培受鼓舞。
李玫瑾,上海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等职务。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1、性格内向但学习很好的学生,因为先天性格的原因,虽然老师的提问大都会,肯定不会主动发言。但在老师的要求下,会遵守并会找机会每星期主动发言三次,如完成任务一般。
想想这样性格的成人,在单位遇到某个需要大家都来参与的问题,也同样肯定是能不说,就不说。一个成人都会如此,何况一个内向的孩子?
2、老师的提问最多一到二个结论,几个孩子抢先说了,其它同学就是知道也不想重复,所以不会再举手。让人感觉就是不主动发言。
3、虽然胆大,外向但基础可能不太好的孩子,如果积极主动发言错了,引来同学发笑,如果老师不会巧妙的调节和鼓励,伤到自尊,下次是再不会发言了。
4、胆小怕事的孩子想都不要想,一定不会主动发言。孩子发言要站起来,一个孩子孤零零站在那里,胆小的孩子会有很强的恐惧感。就是都会的内容,一站起来反而忘记了,所以不会主动发言一点都不奇怪了。
5、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的教学是按课本,几乎都有标准答案,课本和答案理所当然是对的。让一个动态的、有多种想法的、主动发言的孩子,可能一发言就出错。
而一个胆小被动的孩子站在那里,一问一答更好像犯人被审。就如一个成人第一次在大庭广众的会场上发言,惊慌失措怕说错了话一样很正常,而成人可能多发几次言就会习惯。
一个内向的孩子要是说错了,老师如果不太懂儿童的心理,让这个孩子上来就自己否定自己,真就不会有下一次了。
1.不停的用所谓的大道理,强迫孩子。
孩子只知道,主动发言大人喜欢,老师喜欢,但自己肯定不喜欢。什么为了明天,为了这,为了那的大道理对个不想发言的慢孩子来说,听到耳中,只能是活受罪,根本不会有任何作用。
想想也是,要是能有作用,老师就不会告状了。这种强迫孩子到校发言的行为,让孩子心生厌烦,还恨死老师;“太可恨了,又来告状。”
上学更加不会发言了,一个孩子如何会想到老师是好心,和你爸妈的想法一样,让你能多学点知识的同时,大胆交流,阳光成长。
2.物质诱惑。
家长为了孩子能主动在校发言,硬的不行来软的。可能会用物质诱惑等手段让孩子到校举手发言。这样的结果更是带了太多的功利,孩子能不能在校发言在其次,但成长的路上,行为习惯肯定负面多多。真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1.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
举手是一种勇气,不举手是因为犹豫,犹豫不是没有思考成熟,就是孩子爱面子,怕回答错了众人笑话自己。
那就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让他们把不成熟的思考大胆表露出来有时孩子不愿意举手,但会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
那就让这样的议论“合法化”,当一个问题非常能引起孩子的兴趣,那就安排时间,让他们在下面自由议论,因为自由议论的平台比举手发言更为宽松,于是参与的人就多,观点的碰撞也很丰富。
2.大胆推荐。
孩子发表自己的“高见”主要针对“心高气傲”的孩子。他们对普通的问题不屑回答,认为这没有思维价值,只有那些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要充分考虑这些孩子的心理需要,当一个问题提出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请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后,再多一个照顾环节,请同学再推荐一下,还想听听哪个同学的“高见”。
这时,孩子往往将目光集中到班里那些“无冕之王”的身上。这些孩子一旦被推荐,往往带着些许自豪。
3.鼓励孩子打“草稿”。
这条措施,对积极思考,却又不肯回答的孩子比较有效。因为他们往往有思维的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就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
因为有了书面的文字记录,孩子发言就更有条理,不会语无伦次,既提高了发言质量,又能让更多的孩子打消顾虑。毕竟“读”自己的答案显然比“说”要容易一些。
4.让不自信的孩子“笨鸟先飞”。
那些不知道怎么思考,或怎么思考都没结果的孩子,是多么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师生的重视。往往因为能力的差异,他们实在无法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
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可以让他们“笨鸟先飞”。利用下课的谈话,利用补习时间,事先有意无意地讲一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时是提前学习,有时是预习提示,甚至有时就直接和孩子一起学习,并将正确的思路透露给他们。
因为有了基础,就有了信心,上课时,他们发现自己竟然走在了前面。一种我也能为大家的思考提供帮助的惊喜感,让他们兴奋地举起手,在众人奇怪的眼神里,在老师佯装不知情的大力表扬。
5.发言是可以得到奖赏。
“奖赏”是一种对各类学生都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勇敢等品质,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很有帮助,而且积极回答问题还能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力,面对挫折也能不退缩不畏惧,久而久之,孩子能变得阳光,自然,心态积极乐观。
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从不举手、从不发言,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又该怎么办?
赶紧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孩子不举手发言怎么办?看看其他妈宝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很有效果哦,都在今日头条APP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