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

  • NoSQL与RDBMS
  • Redis简介
    • 数据结构
    • 数据类型
      • String类型
      • Hash类型
      • List类型
      • Set类型
      • Zset类型
  • 命令
    • 通用命令
    • String类型的常用命令
    • Hash类型的常用命令
    • List类型的常用命令
    • Set类型的常用命令
    • Zset类型的常用命令
    • BitMap类型的常用命令
    • HyperLogLog类型的常用命令
  • Windows版Redis
    • 部署
    • 测试
    • 桌面工具
  • Linux版Redis
    • 部署
    • 启动
      • 服务端
      • 客户端
    • 关闭
      • 客户端
      • 服务端

NoSQL与RDBMS

RDBMS就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MySQL、SQL Server、Oracle就属于这种模型。∵可以体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支持事务,可以保证业务完整性和稳定性,小数据量时性能也较好,一般用作业务性数据存储系统。

但是!!!高并发时,分布式服务器的许多访问同时操作RDBMS,分分钟宕机。。。

此时就需要缓冲机制实现数据库的高并发。这些工具(Redis、HBase、MongoDB)就是NoSQL【不是字面的不是SQL,而是Not only SQL:非关系型数据库】,常用于高并发高性能场景下的数据缓存/数据库存储。

NoSQL读写速度非常快,并发量非常高,但是高并发是通过读写内存实现的,相对读写硬盘的RDBMS不稳定,对事务性的支持也不太友好。NoSQL的语法也不像SQL那么统一,每种SQL都有自己的语法和命令。

NoSQL可以实现读写分离,例如:
读请求:不读取MySQL,读取Redis;
写请求:直接写到MySQL。

由于正常情况大部分业务都是读多写少,读取不稳定但是写入稳定,总体来看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性能提升很大。当然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另一个Redis缓冲,解决写入时的高并发。

Redis简介

Redis官网介绍Redis:
Redis is an open source (BSD licensed), in-memory data structure store, used as a database, cache, and message broker. Redis provides data structures such as strings, hashes, lists, sets, sorted sets with range queries, bitmaps, hyperloglogs, geospatial indexes, and streams. Redis has built-in replication, Lua scripting, LRU eviction, transaction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on-disk persistence, and provides high availability via Redis Sentinel and automatic partitioning with Redis Cluster.

看不懂的可以看中文的。Redis有中文文档,对新手很友好:
Redis 是一个开源(BSD许可)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 字符串(strings), 散列(hashes), 列表(lists), 集合(sets), 有序集合(sorted sets) 与范围查询, bitmaps, hyperloglogs 和 地理空间(geospatial) 索引半径查询。 Redis 内置了 复制(replication),LUA脚本(Lua scripting), LRU驱动事件(LRU eviction),事务(transactions) 和不同级别的 磁盘持久化(persistence), 并通过 Redis哨兵(Sentinel)和自动 分区(Cluster)提供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网站长的差不多,直接看中文的命令指导或者从中文网站下载,都没问题。

Redis是用地球最强的C语言写的,可以操作硬件,性能很好。且是基于内存实现数据的读写,读写很快。其是分布式的,拓展性稳定性很好。支持事务,拥有各种丰富的数据结构

数据库用于永久性存储,大数据领域可以将高性能读写结果存储/采集在HDFS中。
缓存是临时性存储,在业务系统中缓存可以避免数据库性能不够引发的宕机。
消息中间件也就是消息队列MQ,Redis一般不用。

数据结构

Redis的所有数据都是以KV键值对的形式存在的。

K作为唯一标识符,唯一标识一条数据,固定为String类型。
V真正存储数据,有多种类型(String、Hash、List、Set、Zset、BitMap、HypeLogLog)。

Redis类似Java中的Map集合:

Map<String,T> = Redis存储

写就是指定KV,读只需要给定K。

数据类型

举个栗子:

Key Value类型 Value值 应用场景
pv_20200101 String 10000 一般用于存储单个数据指标的结果
person001 Hash name:laoer,age:20 sex female 用于存储整个对象所有属性值
uv List {100,200,300,100,600} 有序允许重复的集合,每天获取最后一个值
uv_20200101 Set {userid1,userid2,userid3,userid4……} 无序且不重复的集合,直接通过长度得到UV
top10_product Zset {10000-牙膏,9999-玩具,9998-电视……} 有序不可重复的集合,统计TopN
user_filter BitMap {0101010101010000000011010} 将一个字符串构建位,通过0和1来标记每一位
product_20200101 HyperLogLog {productid1,id2……} 类似于Set集合,底层实现原理不一样,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性能会更好

String类型

KV:【String,String】,类似于Java中Map集合的一条KV。

Hash类型

KV:【String,Map集合】:Map集合的嵌套,Map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K					V
person1				name=zhangsan,age=18,sex=1,addr=shanghai
person2				name=lisi,age=18,sex=1,addr=shanghai

List类型

KV:【String,List】:有序且可重复。

Set类型

KV:【String,Set】:无序且不重复。

Zset类型

KV:【String,TreeMap集合】:Value也类似于Map集合,但是TreeMap是有序的Map集合,故Zset是有序且不可重复的。

命令

通用命令

keys:列举当前数据库的所有key:

keys *	列举所有key
keys a*	列举所有a开头的key

del K:删除某个key:

del s1	删除key=s1的KV键值对

exists K:判断某个key是否存在:

exists s1	判断是否有s1这个键存在

type K:判断某个key对应的value的类型(key都是String类型的,这条命令当然也就不是判断key自己的类型):

type s1	判断key=s1的键值对的value的类型

expire K t(过期时间):设置某个key的过期时间(计时结束后该kv对会被自动删除):

expire s1 10 10秒后删除s1的键值对

ttl K:查看某个key剩余的存活时间(倒计时场景经常用):

ttl s1	查看s1的kv对的剩余存活时间,删除后再次执行是负数

select N:切换数据库:

select 1	切换数据库为db1

move K N:将某个kv对移动到某个数据库中:

move s1 1	将(默认db0,切换后为当前db)数据库中的s1的键值对数据移动到db1中

flushdb:清空当前数据库的所有key。
flushall:清空所有数据库的所有key。

String类型的常用命令

set:给String类型的Value的进行赋值或者更新:set K V
get:读取String类型的Value的值:get K
mset:用于批量写多个String类型的KV:mset K1 V1 K2 V2 ……
mget:用于批量读取String类型的Value:mget K1 K2 K3 ……
setnx:只能用于新增数据,当K不存在时可以进行新增(搭配expire来使用,可以构建抢占锁):setnx K V
incr:用于对数值类型的字符串进行递增,递增1:incr K
incrby:指定对数值类型的字符串增长固定的步长:incrby K N
decr:对数值类型的数据进行递减,递减1:decr K
decrby:按照指定步长进行递减:decrby K N
incrbyfloat:基于浮点数递增(C语言浮点数会丢失精度):incrbyfloat K N
strlen:统计字符串的长度:strlen K
getrange:用于截取字符串:getrange s2 startnum endnum

Hash类型的常用命令

hset:用于为某个K添加一个属性:hset K k v
hget:用于获取某个K的某个属性的值:hget K k
hmset:批量的为某个K赋予新的属性:hmset K k1 v1 k2 v2 ……
hmget:批量的获取某个K的多个属性的值:hmget K k1 k2 k3……
hgetall:获取所有属性的值:hgetall K
hdel:删除某个属性:hdel K k1 k2 ……
hlen:统计K对应的Value总的属性的个数:hlen K
hexists:判断这个K的V中是否包含这个属性:hexists K k
hvals:获取所有属性的value:hvals K

List类型的常用命令

lpush:将每个元素放到集合的左边,左序放入:lpush K e1 e2 e3……
rpush:将每个元素放到集合的右边,右序放入:rpush K e1 e2 e3……
lrange:通过下标的范围来获取元素的数据(从左往右的下标从0开始【0 5】,从右往左的下标从-1开始【-5 -1】,∴一定是从小的到大的下标:lrange K 0 -1:所有元素):lrange K startnum endnum
llen:统计集合的长度:llen K
lpop:删除左边的一个元素:lpop K
rpop:删除右边的一个元素:rpop K

Set类型的常用命令

sadd:添加元素到Set集合中:sadd K e1 e2 e3 e4 e5……
smembers:查看Set集合的所有成员:smembers K
sismember:判断是否包含这个成员:sismember K e1
srem:删除其中某个元素:srem K e
scard:统计集合长度:scard K
sunion:取两个集合的并集:sunion K1 K2
sinter:取两个集合的交集:sinter K1 K2

Zset类型的常用命令

zadd:用于添加元素到Zset集合中:zadd K score1 k1 score2 k2 ……
zrange:范围查询(默认按照key的降序排列,使用withscores会显示key的内容):zrange K start end [withscores]
zrevrange:倒序查询:zrevrange K start end [withscores]
zrem:移除一个元素:zrem K k1
zcard:统计集合长度:zcard K
zscore:获取评分(获取value对应的key):zscore K k

BitMap类型的常用命令

通过一个String对象的存储空间来构建位图,每位(bit)当然只能表示0/1。学过嵌入式的都很容易理解:
Redis的一个String最大为512MB(512MB也就是2^(9+10+10)Byte,再*8换算后为2^(9+10+10+3)bit,换句话说,Redis的String是32位的,不是64位或者8位16位。32位(西门子PLC称之VW,双字)=4字节(西门子PLC称之VB,字节)。

和数组的下标一样,BitMap也是从0开始的(不需要关心大小端的问题),使用时,每一位默认都=0,也可以直接操作使得置0和置1。C语言可以直接操作寄存器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使用位图的某一位来对应用户id,读取数据时,发现用户id就将该id对应的的那一位置位,结束后计数位图中1的个数就是UV!!!也不需要SQL中DISTINCT去重!!!

setbit:修改某一位的值:set K 脚标 1
getbit:查看某一位的值:getbit K 角标
bitcount:统计位图中1的个数(2个脚标是字节数):bitcount K startnum endnum
bitop:位图的按位运算(and与、or或、not取反、xor异或):bitop and bit3 bit1 bit2是把bit1和bit2相与的结果放到bit3;

HyperLogLog类型的常用命令

对!!!没看错,就是2个Log。

HyperLogLog类似Set集合,用于实现数据的去重,但是底层实现原理不同,适合于大数据量的情况下使用(存在误差率)。

pfadd:添加元素:pfadd K e1 e2 e3......
pfcount:统计个数:pfcount K
pfmerge:实现集合合并:pfmerge pfrs K1 K2......

Windows版Redis

部署

随便找个Redis低版本的试试,测试用,哪个版本都差不多。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1张图片
搞到手的是个Zip包,和常规的软件一样,解压缩就能用。。。笔者选择解压到C盘,路径纯英文即可。里边有这些玩意儿:

目录/文件 备注
redis-benchmark.exe redis的性能测试工具
redis-check-aof.exe aof文件的检查和修复工具
redis-check-dump.exe rdb文件的检查和修复工具
redis-cli.exe client 客户端访问命令
redis-server.exe 服务器启动程序
redis.window.conf 配置文件,这是个文本文件

测试

当然是先启动server才能启动client。。。先双击redis-server.exe,首次使用Win10会阻挠,需要同意使用网络: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2张图片
发现Redis使用的是6379端口。如果服务端闪退,就搞个bat脚本强制按照配置文件的内容来启动:

redis-server.exe redis.windows.conf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3张图片
这个脚本需要放到解压的文件夹里才能正常使用,都懂的。。。

双击redis-cli.exe可以启动客户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很“智能”,刚输入set就提醒可以修改后边的参数。。。比shell体验好多了。。。

127.0.0.1:6379> set s1 hadoop
OK
127.0.0.1:6379> keys *
1) "s1"
127.0.0.1:6379> set s2 hive
OK
127.0.0.1:6379> keys *
1) "s1"
2) "s2"
127.0.0.1:6379> get s1
"hadoop"
127.0.0.1:6379> get s2
"hive"
127.0.0.1:6379>

keys * 就是SQL中的SELECT*

桌面工具

这年头连SQLite都有很多客户端,Redis当然也有很多种客户端(Redis Desktop Manager、RedisStudio、RedisClient等),笔者随便玩玩: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4张图片
正常的下一步安装。。。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5张图片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6张图片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7张图片
选用连接本机(localhost就是127.0.0.1),之后就出现了和SQLite Studio的差不多的树形结构:
Redis基础(一)认识内存式NoSQL数据库及简单使用Redis_第8张图片
可以看出Redis默认有db0~db15攻击16个数据库,且默认使用的是db0数据库,也能看到之前配置的数据。

一般是Linux用Redis,Windows貌似用的不多。。。

Linux版Redis

部署

先安装到一台机再说。上传安装包:

cd /export/software/
rz

解包:

tar -zxvf redis-3.2.8.tar.gz -C /export/server/

由于Redis是地球最强的C语言写的,不是Java的那种跨平台通用的Jar包,需要编译才能用,使用yum安装gcc依赖以便使用gcc编译:

yum -y install gcc-c++ tcl

安装好gcc就可以编译:

cd /export/server/redis-3.2.8/
make

安装:

make PREFIX=/export/server/redis-3.2.8-bin install

修改配置:

cp /export/server/redis-3.2.8/redis.conf /export/server/redis-3.2.8-bin/
mkdir -p /export/server/redis-3.2.8-bin/logs
mkdir -p /export/server/redis-3.2.8-bin/datas
cd  /export/server/redis-3.2.8-bin/
vim redis.conf

然后小心地修改4处,使Redis可以使用网卡(61行)、后台运行(128行)、存储服务器日志(163行)、持久化数据存储(247行):

bind node1
daemonize yes
logfile "/export/server/redis-3.2.8-bin/logs/redis.log"
dir /export/server/redis-3.2.8-bin/datas/

记得保存。

创建软连接(类似Win的快捷方式)以便调用及修改:

cd /export/server
ln -s redis-3.2.8-bin redis

配置环境变量:

vim /etc/profile

找个空行插入:

# REDIS HOME
export REDIS_HOME=/export/server/redis
export PATH=:$PATH:$REDIS_HOME/bin

先保存,再重新加载环境变量:

source /etc/profile

OK,配置完成,试试能不能用。

启动

服务端

国际惯例,先启动服务端: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server /export/server/redis/redis.conf

当然也可以自己写个shell脚本,就不必这么麻烦:

vim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start.sh

写上内容:

#!/bin/bash 

REDIS_HOME=/export/server/redis
${REDIS_HOME}/bin/redis-server ${REDIS_HOME}/redis.conf

增加可执行权限:

chmod u+x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start.sh 

由于配置了环境变量,任意目录都可以调用脚本:

[root@node1 server]# cd
[root@node1 ~]# redis-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rdb  redis-cli        redis-sentinel   redis-server     redis-start.sh
[root@node1 ~]# redis-start.sh 

启动后:

[root@node1 ~]# ps -ef |grep redis
root       5110      1  0 17:48 ?        00:00:00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server node1:6379
root       5118   1772  0 17:48 pts/0    00:00:00 grep --color=auto redis

可以看到相关的进程(6379端口的进程就是Redis的服务端)。

客户端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cli -h node1 -p 6379

启动后:

[root@node1 ~]#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cli -h node1 -p 6379
node1:6379> 

同意很“智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试试:

node1:6379> keys *
(empty list or set)
node1:6379> set s1 hadoop
OK
node1:6379> keys *
1) "s1"
node1:6379> get s1
"hadoop"

和Win10上测试的效果一致,安装成功。

关闭

客户端

对话框输入exit就可以退出。

服务端

客户端可以使用命令shutdown让服务端关闭(注意!!!是Redis客户端中输入命令,不是shell中shutdown关机)。如果一定要要shell中关闭,可以:

/export/server/redis/bin/redis-cli -h node1 -p 6379 shutdown

这种方式其实也是通过客户端实现的关闭。

如果先关闭了客户端,也有办法关闭服务端。。。惯用的当然是先找到Redis对应的服务端的pid再kill -9(手动2步)。或者高端的做法(Linux中一切皆文件,运行中的进程也在文件中有记录,直接从文件中抓获进程号即可):

kill -9 `cat /var/run/redis_6379.pid`

如果不是root用户,可能有权限级别不够的问题,sudo开头即可(玩树莓派和Ubuntu那会儿好像每一句都是sudo开头。。。):

sudo cat /var/run/redis_6379.pid

可以看到进程号。

当然大部分情况下不可能手动写命令,用类似JDBC的方式使用编程语言自动调用命令显然更高效。下一篇讲述Jedis。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计算大数据,笔记,redis,nosql,rdbms,实时大数据,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