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患了肥厚型心肌病,为何结局却不同?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40-60%的肥厚型心肌病(HCM)为编码肌小结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目前已经发现了27个致病基因与HCM有关,它们分别编码粗肌丝、细肌丝、Z盘结构蛋白或者钙调控相关蛋白。

同样患了肥厚型心肌病,为何结局却不同?_第1张图片
肌小节


        然而,这些基因突变究竟对HCM患者预后有何影响,近期研究发现,肌小节结构蛋白基因上罕见突变的数量可能影响HCM患者的结局。具有多个罕见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早,左心室肥厚程度更严重,左心房扩大程度加重。

同样患了肥厚型心肌病,为何结局却不同?_第2张图片
染色体


        携带罕见突变的患者较无罕见突变的患者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时携带多个罕见突变的患者恶性结局风险显著提高。

        因此,基因检测除了用于HCM确诊和鉴别诊断,还可用于对HCM患者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对于医师、HCM 患者及其家属非常重要。

        在美国,突变基因检测已经是HCM 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常规检査项目。

        我国最新发布的《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基因突变是绝大部分HCM患者的最根本原因,推荐所有临床诊断为HCM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强调,HCM 致病基因的外显率( 即携带致病基因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100%,发病年龄异质性也较大,对基因诊断结果解释应谨慎,需要在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或机构,由有经验、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

      肥厚型心肌病风险预警系统借助成熟的二代测序等基因检测技术,可对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30多个基因进行深度全面地检测,并融合AHA 指南的风险评估体系及ESC 指南的猝死预测模型,结合中国人群最大HCM 基因 - 表型数据库,建立了对该病的风险评分系统,可以对该类患者的猝死、心衰、心房扩大和房颤、梗阻及发病年龄进行风险预测,开创了中国人群HCM精准诊断的先河。

同样患了肥厚型心肌病,为何结局却不同?_第3张图片
猝死风险评估模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样患了肥厚型心肌病,为何结局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