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一个人接受了教育,有文化,有知识,能思考,有语言表达能力,真好。
学无止境,写作更无止境。坚持读书,坚持观察生活,坚持练笔,你能做到的,但你必须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风雨人生,环境变化,艰难困苦,诸多不如意事,常袭上心头。可我以平常心待之,不也坚持过来了么?
人到中年,一些为事业,为生活,为家庭,为种种事务忙碌奔波的朋友,仍在百忙中坚持业余写作。尤其是那些中小学老师,教书育人,要备课,要改作业,还不时参加业务培训,听别的老师讲课,仍然在“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寂夜,兴趣盎然,默默地书写他们的情怀。连我这样的老者,都为之感动。年轻的朋友,你呢?能不发愤么?发愤始能有为哩。
是的,我坚持下来了,还得坚持下去。迟了吗?心能想,手能写,能坚持,就不迟。
读书的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生活的过程,是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练习写作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唯有三者紧密结合,不成功的作品才会转化为成功的作品。
坚持每天读一点、看一点、听一点、想一点、写一点。多写一些,努力多写一些。写出来再说,落到纸上就是胜利,输入手机,输入电脑,亦然。
不急不躁,一字一句耐心写。写人,写事,写情,写过去和现在。将一切有深刻印象的东西都认真写出来,是要费时,花大功夫,花大力气的。这时间必须花,这功夫,这力气,务必下。
光说无用,光空谈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也无用,你得自己动笔写,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写。对于作者来说,写作实践比任何写作理论都重要,都有效。
因为,有些写作理论、写作技巧,是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些“空头文学家”从别人的作品中研究出来的,而不是自己写了成功的作品之后总结出来的,让人难免有隔靴搔痒之感。唯有你写得多了,写作方法、技巧也就摸索出来了。好作品总是人写的。有些文科生,其诗文并不一定比理工男优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30)事是人做的,诗文当然靠人写。一分一秒的时间都不可轻言放弃,能写一字就得一字。时间是用来做事、写作的。不去打牌,不去打奖,力戒清谈。只要你静静地写,一天能写一两千字。你为什不写呢?要写,得好好的写,尽量写好一点。
行吗?行。只要你努力写,就行。
是梦么?梦幻与现实,在脑海中缠绵,象一对难舍难分的小情人,如胶似漆。
梦中浮现的,虚虚实实,真假难辩。一些幻想,幻影,又可与现实生活参照印证。你想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呈现在你眼前的,又是什么?把这一切滤清了,你便能看见那些美的丑的嘴脸,或灵魂。
(31)一个人,能将一篇诗文写得至善至美,那是他人生最高的境界,最完美的艺术。无论其长短,至美则至佳,至善则至美。
一幅书画,一座雕像,一尊坭塑,一篇诗文,倘若至善至美,皆可感人,引人遐想,予人美的享受。
穷富、高矮、胖瘦、强弱、美丑,只要称得上人者,皆可聚之笔端,落于纸上。无论那人身居高位,或在民间,其人生经历的许许多多故事,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素材,就看你从那个角度看他,写他。
事是别人做的,写则由你写。写得如何,能否传神,全凭你一支笔。妙笔生花,是想象的结果,思考的结果,写作实践的结果。
芸芸众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你描写的对象。世间万物,纷繁世事,真善美,假丑恶,皆可入文。关键是你用一种怎样的思想,去剖析它,衡量它,用怎样的语言描写它,表达它。
(32)一个作者,如果真爱文学,将文学当作自己的理想,有兴趣写作,真得有运动员竞技的精神,冷静,严谨,坚韧,顽强,努力拼搏。
有一次,一位曾在省市报刊发过文章的朋友,送一篇手稿来,要我给他看看。我感觉形如流水账,说作为练笔可以,希望他最好换一种思路,再写点别的。
一听练笔两字,他就蛮不高兴,竟有愠怒之色。气冲冲地说:我的文章都在省市报刊发表过,这还是练笔?
我感到很好笑。一个写作的人,一生都在练笔,持久地磨炼自己。没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练习,就无法让手服从思想,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连世界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都曾经无数次地练笔。他用一个字去组词,用一个词去组合句式,实习构造各种句子。他写的《复活》,有数次未定稿。他有些作品甚至有15~20次未定稿。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对自己是如何严格,由此可见一斑。
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劳动。
相比之下,我们这些普通的作者,别说曾在报刊上发过几篇文章,就是出了几本平平常常的书,都没什么好傲的。
“简傲不可谓高”;“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难道不是么?难道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一点启示么?
还是那句老话:虚心永远是你人生历程的中流砥柱,是你成就某项事业的动力和切实的保障。
吴鸿勇
2018年10月6日,写于玥珑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