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个弥天大的谎 关注宣威 2016-11-15
(关注本号点击历史消息可查看上期内容)
接上文
司棋跟表弟私通的地点是“一湖山石后大桂树阴下”,而痴大姐发现绣春囊的地点是“山石背后”,仔细看应该是两个是完全不同的地点,所以可以肯定,这个绣春囊不是司棋和潘佑安丢下的。在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的过程中,凤姐说:“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然而接下来他们马上抄的就是潇湘馆,黛玉不是亲戚吗?看来凤姐还真没把黛玉当外人。除宝钗的住处以外,大观园中的各个地方全都抄遍了,可就是没有查出任何线索来。由于发现了司棋和表弟的事情,所以索性就将“秀春囊”的事一股脑都推到了司棋身上,而“秀春囊”的真正来历也就成了一笔糊涂帐。本来我们不会想到这个“绣春囊”会跟宝钗有什么关系,然而在抄捡完大观园以后,宝钗却马上搬出了园子,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了,她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勿忙搬走呢?这样我们就忽然明白了,在“秀春囊”案件中,其实宝钗的嫌疑最大!搬出大观园是因为做贼心虚,而她也是最幸运的,因为直到本回才被人发现。事后薛宝钗反倒立即托词迁出大观园“避嫌”,还在尤氏挽留时,说出“你又不曾卖放了贼”那样的怪话;薛宝钗平时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其实她工于心计,见多识广,她家开有当铺,她认得当票,她哥哥误把画春宫画的唐寅认作“庚黄”,自然那一类的东西很多,她在抓着林黛玉说酒令时引了两句《西厢记》、《牡丹亭》的“小辫子”后,竟以势压人,要审黛玉,并称自己小时姊妹兄弟一处,也“怕看正经书”,见识过不“正经”的玩意儿;进京后她家人口简单,居处不大,哥哥的春宫画,想必也“欣赏”过;以滴翠亭她在小红、坠儿前毫不犹豫地嫁祸黛玉的行径,可以“举一反三”,推知她会拥有从哥哥那里得来的“市卖”的绣春囊,她就是那么一种让你“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最出乎人意料的复杂人物。
其实早有清朝的读者注意到这一点,在《补拙斋》抄本的批语里就认为宝钗在“秀春囊”案中难逃干系,怀疑她的人品很成问题,可这个观点被红学家们毫不犹豫地给否定了。现在看来,这些清代的读者还是很有见地的,《补拙斋》抄本还指出:第八回“比灵通金莺微露意”中明显是宝钗与金莺商量好合伙欺骗宝玉的,而宝钗的金锁,肯定是找人打造的,然后到处散播“金玉良缘”的说法,为的是在宝玉和黛玉之间制造矛盾。在第二十八回里有这样的描写:“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这里就能看出宝钗母女二人苦心经营制造谎言的铁证!
在第三十五回里有这样的情节:“薛蟠道:‘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宝钗道:‘黄澄澄的又炸他作什么?’”这里所谓的“炸一炸”,就是说金项圈佩戴时间长了有磨损,需要进行翻新,这只能说明金项圈是自己打造的,不可能是“神仙”癞头和尚给的,不然何苦需要翻新呢?试想这样的俗物怎么能跟“通灵宝玉”这样的“仙物”相提并论呢?从后回婚后宝玉弃宝钗而去也说明两个人的婚姻绝对不是什么“良缘”!也说明“金玉良缘”的说法是宝钗母女二人编造的谎言。
现在回过头来看,历数《吴氏石头增删试评本》里宝钗的所做所为,综合全书来看,宝钗一直对“宝二奶奶”的宝座虎视眈眈,费尽心机用尽了各种手段,所以说她是“秀春囊”案件背后的元凶,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放到隐写li史的角度来看,宝钗影射满清,她使用各种无耻下流的手段争夺象征“皇权”的宝玉,也象征着当年满清使用各种无耻下流的手段抢夺大明江山。
紫鹃吐血而死,让人感觉实是太惨了!仔细想来,原来“紫鹃”是 “杜鹃啼血”之意,品味一下,感觉作者起名的思路实在令人称奇!
另外藏家透露,本回遗漏了一个重要的情节,但又没有给补上,说的是宝玉来到了潇湘馆,发现黛玉养的鹦鹉并没有死,而且已经恢复了野性,自己觅食,看到了宝玉,鹦鹉在潇湘馆落下,突然开口说话,口中吟诵的居然是黛玉的《葬花吟》!大家注意,在第三十五回中,也有类似的描写:
“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紫鹃听了都笑起来。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
我们现在知道《葬花吟》中描写的就是黛玉之死的情景,本回里黛玉已经死去一年了,此时此景从一只鹦鹉的口中吟诵出《葬花吟》,这一场景实在是太凄凉了!现在才明白,第三十五回中这段描写是本回的一个伏笔!同样是鹦鹉吟诵《葬花吟》,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天壤之别!我感觉这段我们还没有看到的故事情节实在太是有意境了,把悲剧的氛围推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极致,作者的思路真是让人佩服!果然是大手笔!
宝玉来到潇湘馆,看到“寒烟漠漠,落叶萧萧”,在第二十六回里,宝玉来到潇湘馆的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里有条甲戌本的批语:“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现在终于找到对应的地方了,而且很自然不勉强。
早有脂批指出后回有“对景悼颦儿”的情节,有人提出,崇祯上吊是在北京紫禁城北边的“煤山”,也称“景山”,所以“对景悼颦儿”的含意自然很清楚了,这个说法确实有些道理!
第九十九回 评论 林黛玉还魂证前缘 贾宝玉展裘触旧情
本回中死去的黛玉居然能够“还魂”跟宝玉告别实在是让人没有想到,因为这毕竟是个神化小说,所以能够让死去的人跟活人能见上一面,二人依依惜别的场面令人唏嘘感慨!在第十八回中贾元春点的四出戏中,第四出为《离魂》,此处有批语指出:“《牡丹亭》中,伏黛玉死”。《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名作,又名《还魂记》,自然是在暗示黛玉会像杜丽娘那样死而复生,是黛玉“还魂”与宝玉相会情节的伏笔,应该说这个伏笔还是很贴切,而这条脂批也提示得也很恰当。
黛玉在宝玉面前一番自责,对自己错杀小红导致家亡人散表示悔恨,这让我想起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黛玉抽签上面有有句“莫怨东风当自嗟”,现在我们明白这句的真正含意了!作者猜测死去的崇祯皇帝肯定也是对错杀袁崇焕后悔不已。
黛玉与宝玉依依惜别,然后消失而去,宝玉向空中大叫让林妹妹回来,这时大雨滂沱,景象很是凄凉,如果这个画面能加上电闪雷鸣和撕心裂肺的小提琴协调曲,那整个是中国老电影中的情景了,作者的思维还是很超前的!
这时宝钗忽然出现,是在情理之中,她费了那么多的心机一心要把宝玉抓到手里,想好好过一把“宝二奶奶”的瘾,所以怎么能轻易让宝玉跑掉呢?而她欺骗宝玉说黛玉跳井而死的谎言被揭穿后,没想到她也很容易地圆了过去。随之而来的是宝钗哭黛玉,哭得还很动情,没想到宝钗还是个好演员!
二人将黛玉的尸骨草草埋葬以后,宝钗就用酒和雪白的臂膀让宝玉乖乖地就范,我想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看到宝钗雪白的膀子看呆了那段描写,应该是这里的伏笔!
两次“膀子事件”相隔这么多年了,可宝玉居然一点长进都没有,表现得很不男人,有贼心没贼胆,缩手缩脚,实在比宁国府贾珍、贾蓉和贾琏等人差远了!而当宝钗象征性地半推半就之时,宝玉竟然“甚是懊恼,拿手去扇自己的嘴巴,道:‘我不是人,我是禽兽。’”实在是没用之极!太不给宝钗面子了,而宝钗更是等不及了,经过那么的部局和垫,实在是不能错过这次大好的时机,主动引诱宝玉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这不正是第一回“好了歌”注解里描写的“昨日里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吗?其实“好了歌”注解里的每一句,都可以在此本的八十回后找到对应的内容,一点闲笔都没有!
因原网址失效,转载到此,暂完。
如需探究,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