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介绍》

又是一年学期末,迎接集团领导的年度工作检查。我带着幼教集团一位副总走进了一个蒙氏casa班(3-6岁混龄班),只见她环顾了教室一圈,问班主任:班级有月或者学期科学文化主题吗?班主任回答道:我们这个学期科学文化主题是不同国家的文化,这个月做德国文化主题。副总问:有材料投放或者主题内容展示吗?班主任先是一愣,然后拿过来一个托盘:德国国旗的三段卡。再无其它……副总要求看教师的《幼儿观察记录表》,打开一看,现场对我说:“记录表过于简单,每个孩子一周的观察记录内容不到三句话,能记录下有用的活动情况吗?”

上述的一幕就发生12月初我们幼儿园,我园是同时开设蒙氏课程和华中师范大学本真课程的民办幼儿园,蒙氏共5个班,蒙氏老师其中有三名经过AMS培训学习的老师,另外几位配班老师都仅仅是经过短期的蒙氏初级班培训,而上面讲到的那位班主任就属于后面一种情况。我园处于一座四、五线小城市,园所定位高端幼儿园,学费高出当地其它幼儿园3-4倍,蒙氏教育在当地也是首次开设,当地的家长包括教育局领导、同行等人对蒙氏教育的理解也仅限于表面,比如:蒙氏教育起源于教育智力有缺陷的儿童,操作蒙氏教具为主等等。可想而知,一个教育模式的推广历程需要时间的历练,而开头出现的情况,就是历练中的一个小章节!

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中强调教师是环境创设的智慧者,教具操作的示范者,儿童工作的观察者,工作困难的支持者。可事实上,这四点对于老师们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执行中的茫然困惑。就拿前面提到的蒙氏Casa本月科学文化主题“德国文化”来说,仅仅在科学文化区投放“德国国旗”的三段卡,远远谈不上是环境创设,要想让孩子们深入且广泛地了解文化,教师首先要有足够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比如德国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地理性质;人文风貌,显著标致等等。而这些知识要想被具有“吸收性心智”的儿童主动习得,需要做一位智慧者,以不同的自制教具形式投放于不同的工作区,通过团讨活动,孩子们再集体讨论,将得到的结论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反馈给家长,或者将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同结论一并陈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孩子通过环境,真切感受到自己探究的成果,进而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自信。同样,每位孩子个体差异,他们对不同工作托盘的选择、同一托盘的工作时间、操作方式会有所不同 ;甚至同一名儿童操作同一项工作会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恰恰体现这他们认知的变化,是非常宝贵的观察记录资料。而这些,我们的教师们却没有详细的记录,可能连观察也没到位!一间蒙氏教室,老师的重点工作不是指导孩子们学会操作蒙氏教具,而是要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只要他不伤害到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所以,环境创设和有效地观察是一名合格的蒙氏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而绝不仅仅是会示范蒙氏教具操作而已。

蒙氏教育重在理念,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秩序感,自主,自信,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和儿童是平等的。但是,老师们由于缺乏儿童心理学的理论认知,在儿童出现不当行为时,依然会有训斥、态度强硬、企图控制的行为,这也是违背了蒙氏教育的基本观念,再次掉入了“重教具操作,轻理念培养”的教育误区。这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改善的地方。

蒙氏教育模式新进中国,在不同的地区,需要本土化,否则会引起家长们的质疑。比如在国外,孩子们午睡时的衣服、鞋袜全部自己脱下放在椅子上,自己则光脚走到床铺上休息。但是在我们当地,基于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室内温度、个人生活习惯等,如果照搬,孩子们在冬季很快会感冒,引起家长非议。由此,如何通过其它形式培养孩子午睡环节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了老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这样的案例,我们老师已经“领教”过了。国情不同,引进后的改良非常有必要!

蒙台梭利的教育是非常伟大的教育,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但是时代的背景不同,文化底蕴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实际作用过程中,本着“儿童为本位”的观念,摒弃差异性的,优化科学性的,真正做到培养自尊、自信、成功的人!

没有先进的模式,只有先进的理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介绍》)